成语拼音:qiān luó bǔ wū
成语解释:萝:女萝,植物名。拿藤萝补房屋的漏洞。比喻生活贫困,挪东补西。后多比喻将就凑合。
成语出处:唐 杜甫《佳人》诗:“侍婢卖珠回,牵萝补茅屋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牽蘿補屋
英文翻译:be of no help
牵:1.拉着使行走或移动:牵引。牵着一头牛往地里走。2.牵涉:牵连。牵制。3.姓。
萝:通常指某些能爬蔓的植物:藤萝。茑萝。女萝。松萝。
补:1.添上材料,修理破损的东西;修补:缝补。补牙。补袜子。修桥补路。2.补充;补足;填补(缺额):弥补。增补。补选。候补。缺什么补什么。3.补养:滋补。补品。身体虚,需要好好补一补。4.利益;用处:补益。不无小补。空言无补。5.姓。
屋:1.房子:房屋。屋顶。茅草屋。2.屋子:里屋。外屋。一间屋住四个人。3.(Wū)姓。
“牵萝补屋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有点诗意又带点苦中作乐的味道,它原本出自杜甫的诗,形容用藤萝的枝条修补破旧的房屋。放到今天,可以怎么用它呢?来看个例子:老张退休后住在乡下,房子年久失修,但他总笑着说:“咱学古人‘牵萝补屋’,用后山的野藤把屋顶裂缝缠一缠,下雨天照样不漏水!”
为什么说这个成语特别生动?因为它把“用自然材料修补生活”的画面直接摊开在我们眼前。藤萝本身是柔弱的植物,却被用来填补坚硬的房屋缺口,这种反差既体现了困境中的智慧,又藏着几分无奈——就像现代人用二手材料DIY家具,既环保又省钱,但多少也透露出“钱不够用”的现实。
换个场景想想:创业初期的小王用废纸箱当文件柜,用咖啡杯养绿萝,同事调侃他这是“牵萝补屋式办公”。这里成语就跳出了字面意思,变成了一种幽默的比喻,指代用有限资源解决问题的生存智慧。
这个成语过时了吗?恰恰相反。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,“牵萝补屋”反而有了新生命。比如有人用饮料瓶做花盆,用旧衣服改造成收纳袋,这些行为不正是现代版的“牵萝补屋”吗?它教会我们在物质丰富的时代,依然保持对资源的珍视。
我常觉得,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传递的“修补精神”。生活中哪有十全十美?漏雨的屋顶、不够用的预算、突如其来的变故,都需要我们像牵藤补屋那样,在残缺处编织出新的可能。下次遇到难题时,不妨想想:我手头的“藤萝”是什么?也许换个角度就能找到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