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kuáng
  • sān
  • zhà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kuáng sān zhà sì

成语解释:多方欺诈。

成语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九回:“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,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不诚实

繁体字形:狂三詐四

英文翻译:high-handed

狂三诈四的意思

狂:1.精神失常;疯狂:发狂。丧心病狂。2.猛烈;声势大:狂风。狂奔。3.纵情地、无拘束地(多指欢乐):狂喜。狂欢。4.狂妄:狂言。你这话可说得有点儿狂。

三: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3.姓。

诈:1.欺骗:欺诈。诈财。诈取。兵不厌诈。2.假装:诈降。诈死。3.用假话试探,使对方吐露真情:他是拿话诈我,我一听就知道。

四:1.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姓。3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
成语评论

狂三诈四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咱们先看个场景:小张最近想买二手车,遇到个卖家说得天花乱坠:“这车才开两年,里程数绝对真实!”结果过户后才发现里程表被调过。朋友提醒他:“遇到这种狂三诈四的主儿,得擦亮眼啊。”这时候用这个成语,就精准概括了对方既虚张声势又暗藏欺骗的状态。

可能有读者要问:这和普通骗局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“狂”和“诈”的叠加效应。比如直播带货时,主播先是浮夸吹嘘产品功效(狂),接着用虚假库存倒计时逼单(诈),这种组合拳式的套路最能体现成语的精髓。

换个角度看职场,老王总喜欢在会议上把简单方案说得玄乎其神,事后却推诿执行责任。这种“画大饼时狂,要落实时诈”的做派,同事们私下议论:“他那套狂三诈四的把戏,新人可能上当,咱们可都门儿清。”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当下某些网红经济现象。记得去年有个探店博主,视频里把普通餐馆吹成“米其林水准”(狂),后来被扒出收钱写好评(诈)。这类事件提醒我们:面对过度包装的信息时,保持理性判断尤为重要。

生活中如何识别这类人?有个实用技巧:注意承诺与行动的落差。比如房产中介热情推荐“稀缺房源”(狂),却回避提供产权证明(诈),这种言行不一的状况,恰是狂三诈四的典型征兆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古代话本里常用来形容江湖骗子。放到今天看,那些伪造学术头衔的“大师”,或者虚构创业经历的“成功导师”,不过是换了包装的现代版狂三诈四罢了。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更需要炼就火眼金睛。

"狂三诈四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