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uáng fèi bì àn
成语解释:吠:狗叫;狴犴:传说中一种野兽名,这里指狂犬。狂犬乱叫。
成语出处:唐·柳宗元《乞巧文》:“王侯之门,狂吠狴犴。臣剑百步,喉喘颠汁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狂犬乱叫
繁体字形:狂吠狴犴
英文翻译:Barking Fury
狂:1.精神失常;疯狂:发狂。丧心病狂。2.猛烈;声势大:狂风。狂奔。3.纵情地、无拘束地(多指欢乐):狂喜。狂欢。4.狂妄:狂言。你这话可说得有点儿狂。
吠:(狗)叫:狂吠。鸡鸣犬吠。
狴:〔狴犴〕传说中的一种猛兽。古代在牢狱的大门上画着狴犴的头形,后用作监狱的代称。犴(àn)。
犴:[àn]见〔狴犴〕[hān]哺乳动物。驼鹿,一种大型鹿。角横生,成板状,分叉很多。产于亚寒带针叶林地区。
“狂吠狴犴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有意思。“狂吠”指狗大声叫,而“狴犴”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形似虎的猛兽,常被刻在监狱门上象征威严。合起来,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狗对着狴犴狂叫”,实际用来比喻不自量力地挑衅强者,或者虚张声势的威胁。
举个例子:公司里有人对领导的新方案不满,私下抱怨“这计划肯定要搞砸”,但会议上却一言不发。同事老王摇摇头说:“你这不就像‘狂吠狴犴’吗?背后叫得凶,真到见真章的时候倒怂了。”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纸老虎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核心差异在于动作的指向性。“狂吠狴犴”更强调“挑衅者本身弱小却主动叫嚣”,而“纸老虎”侧重“被挑衅的对象外强中干”。比如网上键盘侠围攻专家,专家懒得回应——这场景就更贴近前者。
个人观察:现在社交媒体上“狂吠狴犴”的现象特别常见。有些人用夸张言论博关注,就像对着空气挥拳,看似声势浩大,实则连攻击对象都找不准。这种“雷声大雨点小”的行为,反而容易暴露自己的浅薄。
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小区业主群里,有人因为垃圾桶位置问题@物业经理连续发了20条60秒语音,最后物业只回了句“已记录反馈”。邻居李姐在电梯里嘀咕:“这不就是现代版狂吠狴犴吗?吼得整栋楼都听见,结果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。”
这种语言现象的存在,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。当人们感到自身话语权不足时,往往会通过提高音量来弥补,但效果通常适得其反。就像对着石狮子吼叫的野狗,除了消耗体力,并不能改变石狮子的位置。
下次遇到类似情况,不妨先冷静三秒。毕竟真正的底气来自行动而非声量,与其做“狂吠的挑战者”,不如当个“沉默的行动派”。风风火火的叫嚷或许能短暂吸引眼球,但时间终会证明哪些声音值得被记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