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uáng tāo jù làng
成语解释:比喻剧烈的社会运动。同“狂涛骇浪”。
成语出处:巴金《废园外 长夜》“先前那里面有的是狂涛巨浪,现在却是一阵炙骨熬心的烈火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大浪
繁体字形:狂濤巨浪
英文翻译:violent social movement
狂:1.精神失常;疯狂:发狂。丧心病狂。2.猛烈;声势大:狂风。狂奔。3.纵情地、无拘束地(多指欢乐):狂喜。狂欢。4.狂妄:狂言。你这话可说得有点儿狂。
涛:大的波浪:波涛。惊涛骇浪。
巨:1.大;很大:巨款。巨轮。巨幅画像。为数甚巨。2.姓。
浪:1.波浪:风平浪静。乘风破浪。白浪滔天。2.像波浪起伏的东西:麦浪。声浪。3.没有约束;放纵:放浪。浪费。4.逛:到街上浪了一天。5.姓。
看到"狂涛巨浪"这个成语,你首先想到什么画面?或许会浮现出暴风雨中汹涌翻滚的海洋景象。但你知道吗,这个成语在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生动的应用场景。比如当朋友创业遇到资金链危机时,可以说:"这两年实体经济就像在狂涛巨浪里行船,但稳住舵盘总能见到晴天。"这样的表述既形象又充满力量感。
有人可能会问,为什么用海洋风暴比喻困境?其实这种类比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原始敬畏。试想古代渔民面对滔天巨浪时的处境,那份面对未知的紧张与必须克服的决心,和现代人应对突发危机的心理何其相似。去年我参与山区支教项目时,突遇山体滑坡,当时物资短缺的处境真像成语描绘的那般惊心动魄。
在团队协作中如何运用这个成语?观察发现,有经验的领导者常这样说:"市场波动如同狂涛巨浪,但我们的研发团队就像船上的压舱石。"这里巧妙转化了成语的负面意象,既承认挑战的存在,又突出了团队的稳定作用。这种表达方式比直接说"我们不怕困难"更有感染力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近年自然灾害报道中,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反而降低。或许因为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已成常态,媒体更倾向用具体数据说话。但在我看,恰当地使用传统成语,反而能为严肃新闻增添人文温度。就像台风报道中"狂涛巨浪席卷渔港"的标题,比单纯的风速数据更能引发共情。
语言学者研究发现,四字成语之所以流传千年,在于其浓缩的意象能激活集体记忆。当说"狂涛巨浪终会平息",不仅传递客观事实,更唤起人们战胜困难的文化基因。这种语言魅力,是直白的"困难总会过去"难以比拟的。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,试着用这个成语给自己打气,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心理暗示效果。
说到现代应用,有个新趋势值得注意:不少科技公司把"狂涛巨浪"写进危机预案手册。某互联网大厂的应急预案开篇就是:"在数据安全的狂涛巨浪中,每个代码都是救生艇。"这种将传统语汇融入现代管理的创新,既传承文化又契合时代精神。毕竟在数字时代,我们面临的"风浪"早已突破物理边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