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ú
  • méng
  • ró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ú qiú méng róng

成语解释:狐裘的皮毛凌乱。亦以喻国政混乱。

成语出处:《诗·邶风·旄丘》:“狐裘蒙戎,匪车不东。叔兮伯兮,靡所与同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狐裘蒙戎

英文翻译:our fox-furs are frayed and worn

狐裘蒙戎的意思

狐:1.哺乳动物,外形略像狼,面部较长,耳朵三角形,尾巴长,毛通常赤黄色。性狡猾多疑,昼伏夜出,吃野鼠、鸟类、家禽等。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。通称狐狸。2.(Hú)姓。

裘:1.毛皮的衣服:狐裘。轻裘。集腋成裘。2.姓。

蒙:[méng]1.蒙昧:启蒙。2.遮盖:蒙上头巾。3.承受;遭受:承蒙指教。蒙难。4.形容雨点细小:蒙蒙细雨。5.忠厚的样子。6.“蒙眬”的“蒙”。[mēng]1.欺哄:休想蒙人。2.随便胡猜:瞎蒙。3.昏迷:头发(fā)蒙。[měng]蒙古族。

戎:1.兵器;武器:兵戎。2.军事;军队:戎马。戎装。投笔从戎。3.我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狐裘蒙戎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有点冷门,但它的内涵却很有意思。字面意思是“狐皮袍子毛蓬松”,实际用来形容表面华丽但内里杂乱、不协调的状态。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有人买了一辆豪车,车里却堆满杂物,座椅上丢着吃剩的外卖盒,方向盘旁还挂着褪色的平安符——这种“面子光鲜,里子潦草”的情形,就是典型的“狐裘蒙戎”。

问:为什么用“狐裘”来比喻这种矛盾状态?因为狐裘本身是贵重衣物,象征身份地位,但“蒙戎”(毛发散乱)破坏了它的精致感。就像有人穿着高定西装去菜市场砍价,反差感会让人注意到“表里不一”的荒诞。

工作中也常见类似现象。比如某同事PPT做得炫酷,动画特效满天飞,但关键数据漏洞百出。老板看完只说了一句:“你这报告,真是狐裘蒙戎啊!”——既肯定了形式上的用心,也点出了内容硬伤。这种委婉批评,反而比直接否定更容易让人接受。

我有个朋友开网红咖啡馆,ins风装修刷爆朋友圈,但咖啡豆过期三个月还在用。客人慕名而来,败兴而归。这让我想到:互联网时代,“狐裘蒙戎”现象其实在放大。人们越来越擅长包装“皮相”,却忽视了“里子”才是留住人心的关键。

换个角度看,“狐裘蒙戎”也能成为改变的契机。就像老房子翻新,斑驳墙面挂着现代艺术画,旧木梁下摆着北欧家具。这种新旧碰撞如果能形成独特风格,反而能化矛盾为特色。关键不在于是否“蒙戎”,而在于是否真诚面对本质,并找到自洽的表达方式。

最后分享个小观察:菜市场里卖豆腐的大妈,围裙沾着豆渣却把零钱盒擦得锃亮;写字楼白领西装笔挺,但电脑桌面文件散乱如战场——生活中处处是“狐裘蒙戎”,或许正是这些真实的反差,让世界显得鲜活有趣。

"狐裘蒙戎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