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ǒu yǎo gǒu
成语解释:比喻坏人之间互相攻击
成语出处:曹禺《自己费力找到真理》:“至于潘经理与李石清的狗咬狗,应该是比较好处理的戏,只要注意让他们‘咬’得很真实就行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狗齩狗
英文翻译:Dog bites dog
狗:哺乳动物,种类很多,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,舌长而薄,可散热,毛有黄、白、黑等颜色。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,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,有的用来帮助打猎、牧羊等。也叫犬。
咬:1.上下牙齿对着用力夹住或弄碎东西。2.钳子夹住或齿轮、螺丝等互相卡住。3.指受责难或受审讯时牵扯别人(多指无辜的):反咬一口。4.话说得肯定:一口咬定。5.读准字音;对字句的意思过于计较:咬字清楚。咬文嚼字。6.狗叫:鸡鸣狗咬。
狗:哺乳动物,种类很多,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,舌长而薄,可散热,毛有黄、白、黑等颜色。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,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,有的用来帮助打猎、牧羊等。也叫犬。
“狗咬狗”这个成语到底啥意思?举个例子,老王和老张为了抢同一个客户,互相揭对方的老底,结果客户吓得转头选了别家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狗咬狗”,最后谁都没捞着好处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啥要用狗打架来比喻呢?”其实这个说法特别形象,就像两只狗抢骨头,咬得满嘴毛,骨头反而掉沟里了。去年我们小区两家超市搞价格战,牛奶卖得比批发价还便宜,最后双双被供货商断货,街坊们现在聊起来都摇头说:“这可不就是活生生的狗咬狗”。
历史上有个特别贴切的例子。明朝那会儿,严嵩和徐阶两个权臣斗得你死我活,各种下绊子使阴招。结果呢?严嵩被抄家,徐阶也没落着好,倒是让张居正捡了便宜。这种内耗式争斗,往往会让第三方得利。
现在职场上也常见这种情况。我前公司两个部门主管为了争年度预算,互相在周例会上拆台。后来大老板直接把预算砍了20%,调来个空降兵管两个部门。要我说啊,与其搞零和博弈,不如学学华为的“军团作战”模式,把饼做大才是真本事。
不过换个角度看,“狗咬狗”现象也有警示作用。就像交通路口的监控摄像头,虽然拍到的都是违章,但确实让司机更守规矩了。关键是要建立良性竞争机制,比如很多互联网公司搞的“赛马机制”,既保持竞争活力,又避免恶性内斗。
最近看《狂飙》电视剧,高启强和程程斗法那段特别有意思。他俩越是互相使狠招,警察手里的证据就越攒越多。这让我想起老家菜市场卖鱼的摊主,以前天天对骂,后来合伙搞了个“活鱼现杀”服务,现在成了网红打卡点。有时候转变思路,对手也能变队友。
说到底,动物世界里抢地盘的狼群都知道轮流值守。人类作为高等生物,总该能找到比互相撕咬更聪明的生存方式。下次遇到非要“咬”不可的情况,不妨先问问自己:我们是在抢现有的骨头,还是能一起去找头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