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í hóu qí tǔ niú
成语解释:比喻职位提升很慢。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引《世语》:“君,名公之子,少有文采,故守吏职;猕猴骑土牛,又何迟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升级慢
繁体字形:獼猴騎土牛
英文翻译:Macaque riding a local ox
猕:见下。
猴:1.哺乳动物,种类很多,外形略像人,身上有毛,多为灰色或褐色,有尾巴,行动灵活,好群居,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,吃果实、野菜、鸟卵和昆虫等。通称猴子。2.乖巧;机灵(多指孩子):这孩子多猴啊!3.像猴似的蹲着:他猴在台阶上嗑瓜子儿。4.姓。
骑:1.跨坐:骑马。骑自行车。2.骑兵。也泛指骑马的人:铁骑。轻骑。车骑。3.兼跨两边:骑缝。
土:1.土壤;泥土:黄土。黏土。土山。土坡。土堆。2.土地:国土。领土。3.本地的;地方性的:土产。土话。这个字眼太土,外地人不好懂。4.民间的;民间沿用的;非现代化的(区别于“洋”):土法。土专家。土洋并举。5.不合潮流;不开通:土里土气。土头土脑。6.未熬制的鸦片:烟土。7.姓。
牛: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4.牛顿的简称。
“猕猴骑土牛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可能让人联想到滑稽的画面:一只猴子颤颤巍巍地骑在行动迟缓的老牛背上。它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?其实这个典故出自《晋书》,原意是形容晋升速度像牛走路一样缓慢。举个例子,有人可能会调侃职场新人:“小李刚入职就盼着升职加薪,这简直是猕猴骑土牛——急也没用啊!”
有人会问:“为什么用猴子和牛作比喻?”这里的关键在于两者特质的反差。猴子灵活但急躁,牛踏实但行动慢,组合起来既暗示了“能力与位置不匹配”的困境,也暗含“欲速则不达”的哲理。就像学生考前突击复习,结果发现知识漏洞百出,这时候老师可能提醒:“别想着三天学完半本书,猕猴骑土牛的故事听过没?”
在实际生活中,这个成语还能用在创新领域。比如某科技公司跟风开发元宇宙产品,却连基础技术都没吃透,业内人士评价:“没有技术储备就搞颠覆性创新,简直是猕猴骑土牛的现代版。”这里既批评了盲目冒进,也点出了资源错配的风险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并非全盘否定“慢”。我曾见过一位手工匠人,十年如一日打磨木雕技艺,旁人说他进步太慢,他却说:“猕猴骑土牛怎么了?至少每一步都踩得扎实。”这种解读赋予了成语新的视角——在追求速度的时代,持续积累本身就是一种智慧。
回到核心问题:这个成语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?或许就像登山时遇到的挑夫,他们背着沉重货物稳步前行,看似比轻装的游客慢,实则更懂得保存体力。与其纠结“骑牛”的速度,不如先确认自己是否具备“驾驭”的能力,毕竟方向正确的慢,终将胜过盲目狂奔的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