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áng huán fú dì
成语解释:传说中仙人所居多书的洞府。
成语出处:元 伊世珍《琅嬛记》卷上:“其人笑曰:'君痴矣。此岂可赁地耶?'即命小童送出。华问地名。曰:'琅嬛福地也。'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洞天福地
繁体字形:瑯瑯福地
英文翻译:a scenically beautiful place
琅:1.一种玉石。2.洁白。
嬛:[qióng]古同“茕”,孤独:“闵予小子,遭家不造,嬛嬛在疚。”[huán]古女子人名用字。[xuān]〔便嬛〕轻柔美丽。
福:1.幸福;福气(跟“祸”相对):福利。享福。造福。2.旧时妇女行“万福”礼:福了一福。3.(Fú)指福建:福橘。4.姓。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许多人第一次听说"琅嬛福地"这个词,可能会联想到武侠小说里的神秘场所。其实这个典故出自《琅嬛记》,本意是指传说中天帝藏书之地。好比现代人说的"移动图书馆",只不过披着神话外衣。举个例子:老张的私人书房藏有三万册古籍,朋友都戏称他家是"现代版琅嬛福地"。
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:这个生僻的典故和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?其实它揭示了一个永恒主题——知识的积累与传承。就像现在年轻人说的"知识付费",古人用神话故事表达对智慧的渴求。比如某大学教授退休时,学生们送的锦旗写着"杏坛琅嬛,桃李成蹊",既赞美老师学识渊博,又暗含文化传承的深意。
有个有趣的发现:当代人重建这个概念时,往往加入新元素。某网红书店用全息投影打造"赛博琅嬛",顾客扫码就能看到古籍的3D动画解析。这让我想到,知识载体的演变从未停歇——从竹简到kindle,从藏书阁到云盘,变的只是形式,不变的是人类对智慧的追寻。
有人疑惑:普通人也需要打造自己的"知识福地"吗?观察身边会发现,那些坚持做读书笔记的同事,定期整理电子书单的朋友,本质上都在构建个人知识体系。就像程序员小刘,他的代码库注释详尽,被团队称为"IT界的琅嬛秘笈"。这种持续的知识管理习惯,在信息爆炸时代尤其珍贵。
最近参观数字档案馆时颇有感触。工作人员将百年报刊扫描成电子档,建立智能检索系统。这让我联想到古人对琅嬛福地的幻想正在变成现实——当AI开始理解古籍中的生僻典故,当区块链技术确保知识传承的真实性,我们或许正在见证新的"智慧福地"的诞生。
站在城市图书馆的穹顶下,看着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穿梭在书架间,突然明白: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琅嬛福地。它可能藏在电子阅读器的文件夹里,可能在在线课程的互动社区中,甚至存在我们每天使用的搜索记录里。重要的是保持那份对知识的敬畏与渴求,让智慧的星火永远流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