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ǐ gù dāng rán
成语解释:理:道理;当然:应该这样。按道理应当这样
成语出处:宋·苏轼《始皇论中》:“始皇既平天下,分都邑,置守宰,理固当然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理应如此
繁体字形:理固當然
英文翻译:Of course
理:1.物质组织的条纹;纹理:木理。肌理。条理。2.道理;事理:合理。理屈。理当如此。3.自然科学,有时特指物理学:理科。数理化。4.管理;办理:处理。理财。当家理事。5.整理;使整齐:理发。理一理书籍。6.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;表示意见(多用于否定式):路上碰见了,谁也没理谁。置之不理。7.姓。
固:1.结实;牢固:稳固。加固。本固枝荣。2.坚硬:固体。凝固。3.坚决地;坚定地:固辞。固请。固守阵地。4.使坚固:固本。固防。5.鄙陋:固陋。6.同“痼”:固疾。固习。7.姓。8.本来;原来:固有。固当如此。固所愿也。9.固然:坐车固可,坐船亦无不可。
当:[dāng]1.担任:他当组长。2.承担:敢作敢当。3.主持:当家。4.相称:旗鼓相当(比喻实力相等)。5.应该:理当如此。6.介词。1.组成时间短语,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:当我到家时,他已经走了。正当大家吃饭的时候,他回来了。2.组成处所短语,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:当众出丑。当着大家的面把话讲清楚。7.阻挡:人民军队,锐不可当。8.拟声词。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:丁丁当当。9.抵得上;等于:一以当十。[dàng]1.合适:处理得当。3.以为:我当你走了。4.当作:别把我当客人看待。5.指事情发生的(时间):当年。6.向当铺抵押实物借钱:把金表拿去当了。7.抵押在当铺里的实物:赎当。
然:1.对;不错:不以为然。2.指示代词。如此;这样;那样:不尽然。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3.然而:此事虽小,然亦不可忽视。4.副词或形容词后缀:忽然。突然。显然。欣然。飘飘然。5.又同“燃”。
“理固当然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先看个例子:老张看着新员工加班到深夜,摇摇头说:“年轻人想快速成长,多花时间钻研业务,理固当然。”这句话既表达了客观规律,又暗含了前辈的期许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‘理所当然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二者都强调合理性,但“理固当然”更侧重事物本身的运行规律。就像春天播种秋天收获,不是谁规定的,而是自然规律使然。这种细微差别让成语更有韵味。
记得去年带实习生时,有个姑娘总爱问:“为什么方案要改十几遍?”我指着窗外正在修剪枝桠的园丁说:“就像树木需要定期修剪才能成材,反复打磨方案理固当然。”后来她成为团队里最擅长迭代优化的成员。
生活中处处可见“理固当然”的智慧。比如小区里的垃圾分类,刚开始大家嫌麻烦,但当看到垃圾减量30%的数据,王大妈在业主群发话:“环境要变好,养成新习惯理固当然嘛!”这种从抵触到理解的过程,正是认知升级的鲜活例证。
有人认为这类成语过时了,我倒觉得它们像陈年普洱,越品越有味道。尤其在快节奏的今天,能让我们暂停脚步,思考事物背后的逻辑链条。下次遇到想不通的事,不妨问问:这个结果是不是理固当然?或许答案就藏在问题的褶皱里。
最近读《庄子》看到“庖丁解牛”的故事,忽然明白:所谓理固当然,不仅是接受规律,更要像庖丁那样摸清事物肌理。当理解深入到骨子里,那些看似复杂的难题,都会迎刃而解。这大概就是成语穿越千年的生命力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