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ǐ fēn jiě jié
成语解释:理:整治;解:解开。整治纷乱,解开疙瘩
成语出处:朱自清《山野掇拾》:“什么纠纷,什么葛藤,到了他手里,都是一刀两断;正眼也不去瞧,不用说靠他理纷解结了!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理紛解結
英文翻译:Reason and reason
理:1.物质组织的条纹;纹理:木理。肌理。条理。2.道理;事理:合理。理屈。理当如此。3.自然科学,有时特指物理学:理科。数理化。4.管理;办理:处理。理财。当家理事。5.整理;使整齐:理发。理一理书籍。6.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;表示意见(多用于否定式):路上碰见了,谁也没理谁。置之不理。7.姓。
纷:1.多;杂乱:纷乱。纷飞。2.纠纷:排难解纷。
解:[jiě]1.分开:解剖。瓦解。难解难分。2.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:解扣儿。解衣服。3.解除:解职。解渴。解乏。4.解释:解说。解答。注解。5.了解;明白:令人不解。通俗易解。6.解手:大解。小解。7.代数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,例如x+16=0,x=-16,-16就是x+16=0这个方程的解。8.演算方程式;求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:解方程。[jiè]解送:押解。把犯人解到县里。[xiè]1.懂得;明白:解不开这个道理。2.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,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:跑马卖解。3.解池,湖名,在山西。4.姓。
结:[jié]1.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:结绳。结网。结彩。2.条状物打成的疙瘩:打结。活结。死结。蝴蝶结。3.发生某种关系;结合:结仇。结社。结为夫妻。4.凝聚;凝结:结晶。湖面结了一层冰。5.结束;了结:结账。归根结底。你不理他不就结了吗?6.旧时保证负责的字据:保结。具结。7.姓。[jiē]长出(果实或种子):树上结了不少苹果。这种花结子儿不结?。园地里的南瓜、豆荚结得又大又多。
“理纷解结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挺文雅,但用起来其实特别接地气。比如公司会议上,同事因为项目分工吵得不可开交,领导突然说:“大家先冷静,咱们一起来理纷解结。”这时候大家会停下来,意识到问题需要一步步拆解,而不是互相指责。你看,这个成语是不是像一把钥匙,能瞬间让人从混乱中找到方向?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‘解决问题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区别在于“理纷解结”更强调“梳理”的过程。比如家里老人分遗产闹矛盾,亲戚请来调解员。调解员不会直接说“每人拿多少”,而是先理清每个人的真实诉求,再找到共同的利益点。这种“先理顺再解决”的思路,才是成语的精髓。
说到日常应用,我有个朋友特别擅长用这招。有次两个邻居为停车位吵架,他跑去说:“咱们先把时间表画出来,看看到底谁家几点用车。”结果发现两家的用车时段根本不冲突。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,不就是活生生的“理纷解结”吗?
不过要注意,这个成语更适合形容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或历史遗留问题。比如电视剧里常见的家族企业继承纠纷,主角往往会说:“给我三天时间,我定能理清这团乱麻。”但如果是简单的数学题,用“理纷解结”就显得大材小用了。
我个人觉得,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这种智慧。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快,遇到矛盾总想速战速决,反而容易激化矛盾。就像拆毛线团,如果生拉硬拽只会打更多死结,耐心地找到线头慢慢绕,反而事半功倍。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,不妨先深呼吸,默念三遍“理纷解结”,说不定就能打开新思路。
最后看个历史故事:明朝有个县令遇到土地纠纷,两村百姓为田界闹了十几年。他没急着判案,而是带人重新丈量土地,发现中间有块无主荒地。最后把荒地划作公田,两村共用收成,纠纷自然化解。这个案例里,县令用的就是典型的“理纷解结”思维——跳出矛盾本身,寻找更高维度的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