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è nòng qín tiáo
成语解释:比喻夫妇感情融洽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诗小雅常棣》:“妻子好合,如鼓琴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夫妻之间
繁体字形:瑟弄琹調
英文翻译:Playing the melody
瑟:古代弦乐器,像琴。现在所用的瑟有两种,一种有二十五根弦,另一种有十六根弦。
弄:[nòng]1.手拿着、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:他又弄鸽子去了。小孩儿爱弄沙土。2.做;干;办;搞:弄饭。这活儿我做不好,请你帮我弄弄。把书弄坏了。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。3.设法取得:弄点水来。4.耍;玩弄:弄手段。舞文弄墨。[lòng]小巷;胡同(多用于巷名):里弄。弄堂。一条小弄。
琴:1.某些乐器的统称。如胡琴、提琴、钢琴等。2.古琴。拨弦乐器。周朝已有。琴身木制。琴面张弦七根,一边有十三徽。演奏时左手按弦,右手拨弹。发音清幽。多用于独奏或琴箫合奏。
调:[diào]1.乐曲;乐谱:曲调。采菱调。2.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:C大调。五声调式。3.语音上的声调:调号。调类。4.说话的腔调:南腔北调。5.口气;论调:一副教训人的调。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。6.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、才情、气质:情调。格调。7.选调;提拨:从基层调选干部。8.调动:岗位调整。9.征集;征调:调有余补不足。10.调查:调研。内查外调。11.提取、调取(文件、档案等):调档。12.调换:调座位。[tiáo]1.搭配均匀,配合适当:调和。调谐。风调雨顺。饮食失调。2.使搭配均匀,使协调:调配。调味。3.调停使和解(调解双方关系):调停。调处。4.调剂:以临万货,以调盈虚。5.调理使康复:调养。调摄。6.调教;训练:有膂力,善调鹰隼。7.挑逗;戏弄:调笑。调情。调戏。酒后相调。[zhōu]朝,早晨:《广韵·平尤》:“调,朝也。”
提到"瑟弄琴调"这个成语,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疑惑:这真的是规范的成语吗?其实在权威词典中查不到它的踪迹,更常见的正确表达是"琴瑟和鸣"或"瑟调琴弄"。这个误传的成语之所以被口耳相传,或许正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关系的向往——就像琴与瑟合奏时的和谐韵律。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张叔叔家三代同堂,老两口每天在阳台上一个拉二胡一个唱戏,儿子儿媳下班后主动分担家务,这种其乐融融的画面,不正像"琴瑟和鸣"所描绘的和谐之美吗?反观"瑟弄琴调"这种错误组合,就像把吉他弦装在古琴上,看似相关实则错位。
有人会问:既然语言是发展的,为何不能接受新成语?这让我想起去年小区里的趣事——李阿姨总把"七月流火"当天气炎热说,直到当教师的女儿纠正这是指夏去秋来。语言创新值得鼓励,但文化基因的准确传承同样重要。就像我们不能因为喜欢茉莉花茶的味道,就把龙井茶树全改种茉莉。
在社区调解室见过这样的场景:楼上楼下因为漏水争执不休,调解员用"琴瑟失调"比喻邻里关系,建议双方"调整音准"。这个巧妙的转化既保留传统文化意象,又赋予现实指导意义。可见正确运用成语就像调音师校准乐器,既需要知识储备,更考验生活智慧。
我个人认为,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,既要保持主河道的清晰,也要包容支流的活力。对于"瑟弄琴调"这类误传,不必急于否定,而是借机普及正确知识。就像教孩子认字时,写错的笔画恰好成为记忆的锚点,错误本身也能成为学习的契机。
下次在公园听见老年合唱团排练,或许会注意到:指挥反复强调"声部要像古琴和瑟那样配合"。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,比纠结某个成语的正误更有意思。毕竟,语言最动人的力量,始终在于传递真实的情感和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