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ā zì chū fēn
成语解释:旧时文人拆“瓜”字为两个八字以纪年,即十六岁。多用于女子。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吴声歌曲《碧玉歌》:“碧玉破瓜时,郎为情颠倒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定语;指女子16岁
繁体字形:瓜字初分
英文翻译:Initial division of words
瓜:1.蔓生植物,叶子像手掌,花多是黄色;果实可以吃。种类很多,如西瓜、南瓜、冬瓜、黄瓜等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(Guā)姓。
字:1.文字:汉字。识字。字体。字义。常用字。2.(字儿)字音:咬字儿。字正腔圆。他说话字字清楚。3.字体:篆字。柳字。宋体字。美术字。4.书法作品:字画。一幅字。5.字眼;词:他说行,谁还敢说半个“不”字。6.字据:立字。收到款子,写个字儿给他。7.根据人名中的字义,另取的别名叫“字”:岳飞字鹏举。曾巩字子固。8.俗指电表、水表等指示的数量:这个月电表走了50个字,水表走了20个字。9.许配:待字。10.姓。
初:1.开始的:初夏。初冬。2.开始的一段时间:年初。月初。本学期初。3.第一个:初伏。初旬。初一(农历每月的第一天,等于“第一个一”,区别于“十一、二十一”)。初十(农历每月的第十天,等于“第一个十”,区别于“二十、三十”)。4.第一次;刚开始:初试。初出茅庐。初学乍练。5.最低的(等级):初级。初等。6.原来的:初心。初志。初愿。7.原来的情况:和好如初。8.姓。
分:[fēn]1.区划开:分开。划分。分野(划分的范围)。分界。分明。条分缕析。分解。2.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:分发。分忧。分心劳神。3.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:分会。分行(háng)。4.散,离:分裂。分离。分别。分崩离析。分门别类。5.辨别:区分。分析。6.区划而成的部分:二分之一。7.一半:人生百年,昼夜各分。春分。秋分。[fèn]1.名位、职责、权利的限度:分所当然。身分。分内。恰如其分。安分守己。2.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:成分。天分(天资)。情分(情谊)。3.料想:“自分已死久矣”。4.同“份”,属于一定的阶层、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:知识分子。
“瓜字初分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,但它背后的含义其实很贴近生活。这个成语原本出自《左传》,字面意思是“分瓜的时候要均匀”,后来被引申为“处理事情或分配利益时讲究公平合理”。举个例子:同事们在办公室分下午茶,有人主动把蛋糕切成大小均匀的块儿,还照顾到有同事在控糖,特意准备无糖饮料——这就是“瓜字初分”的生动体现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古人要用“分瓜”来比喻公平?其实这和古代农业社会密切相关。瓜果作为重要食物资源,分配是否公平直接影响家族和睦。就像现代人合伙创业,股权分配若不合理,团队可能还没赚钱就先散了。这说明“公平”从来不是抽象概念,而是维系关系的基础。
我曾在社区志愿者活动中看到过现实版“瓜字初分”。当时要分配捐赠物资,有位阿姨提议:“家里有幼儿的优先领奶粉,独居老人多拿米面油。”这种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分配方案的做法,既守住了公平底线,又体现了人性化考量,让我对这个成语有了更深的理解——公平不是死板的平均主义,而是动态的智慧。
另一个常见疑问是:现代社会还需要强调“瓜字初分”吗?观察公司年会抽奖环节就能找到答案。某互联网公司改用“自助积分兑换”代替随机抽奖,让每个员工都能按贡献值选择奖品。结果第二年员工满意度提升23%,证明当人们感受到分配机制的透明公正时,积极性和归属感会显著增强。
从个人经验来看,践行这个成语最难的不是技术层面,而是心理层面。我家每逢春节置办年货,长辈总想给孙辈多塞红包,这时候就需要有人提醒:“给外孙和孙女的红包厚度是不是该一致?”看似简单的分钱小事,实则是家族价值观的传递,稍有不慎就可能埋下矛盾的种子。
在数字化时代,“瓜字初分”的内涵正在延伸。比如算法推荐技术,工程师们不断调整参数防止“信息茧房”,就是在数字领域追求公平分配信息营养。这提醒我们:无论面对实体资源还是虚拟资源,保持分配机制的清醒审视,始终是维护群体健康发展的关键。
最后分享个有趣发现:研究中国古代契约文书时,注意到契约开头常有“见人平分”的套话。这种将见证人纳入利益分配体系的古老智慧,某种程度上比现代合同法更早意识到——公平从来不是某个人的独角戏,而是需要多方共建的协作艺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