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uā
  • wàn
  • chā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uā wàn chāo

成语解释:形容刑罚过度株连,一人有罪,株连九族

成语出处:《明史·景清传》:“藉其乡,转相攀染,谓之瓜蔓抄,村里为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瓜蔓抄

英文翻译:Copy of melon and vine

瓜蔓抄的意思

瓜:1.蔓生植物,叶子像手掌,花多是黄色;果实可以吃。种类很多,如西瓜、南瓜、冬瓜、黄瓜等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(Guā)姓。

蔓:[màn]义同“蔓(wàn)”。用于合成词“蔓延”“蔓草”等。[wàn]植物成细条状而不能直立的长茎:压蔓。白薯已经爬蔓了。[mán]〔蔓菁〕即“芜菁”

抄:1.誊写:抄文件。抄稿子。2.照着别人的作品、作业等写下来当做自己的:抄袭。这文章是抄人家的。3.搜查并没收:查抄。家产被抄。4.从侧面或较近的小路过去:包抄。抄近道走。5.两手在胸前相互地插在袖筒里:抄手。6.抓取;拿:抄起一把铁锨就走。

成语评论

瓜蔓抄”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吗?它原本指明朝时期牵连极广的冤案,如今常用来形容事件波及范围像瓜藤蔓延般不受控制。比如某公司财务造假被曝光后,监管机构开始彻查整个行业,导致上下游二十多家企业被迫停业整顿——这种“查一个带出一片”的现象,就是典型的瓜蔓抄
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社会还有瓜蔓抄吗?其实换个角度看,网络时代的“连带效应”更为明显。某明星爆出负面新闻后,与其合作过的品牌、参演过的影视剧、甚至多年前的采访片段都会被翻出来反复审视,这种连锁反应虽不像古代那样残酷,但同样具有“藤蔓式扩散”的特点。

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:瓜蔓抄效应在危机处理中往往呈现两面性。去年某食品企业出现质量问题,监管部门没有局限在单个工厂,而是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排查,结果发现了更多安全隐患。这种扩大化审查虽然短期造成行业震荡,但长期看反而促进了质量标准的整体提升。

如何避免瓜蔓抄的负面影响?关键在于把握审查的“精准度”。就像园丁修剪瓜藤,既要剪除病枝,又要保护健康藤蔓。工作中遇到需要追责的情况,建议先画个“影响范围图”,用不同颜色标注直接责任、间接关联、完全无关三类对象,这个方法能有效防止情绪化扩大化处理。

观察近年来的公共事件,我发现人们越来越警惕“瓜蔓式思维”。当某地发生自然灾害时,网友评论中频繁出现“不搞连带批判”“就事论事”等理性声音,这种集体意识的进步,或许正是历史教训给予我们的珍贵礼物。

瓜蔓抄的造句

  1. 造句 纪纲当初因瓜蔓抄事件清查有功升为正二品的都督佥事,要知道六部的尚书也只是正二品,再往上的品级非功臣宿将而不可得。
  2. 造句 命赤其族,籍其乡,转相扳染,谓之瓜蔓抄,村里为墟。
  3. 造句 诛十族,瓜蔓抄,设厂卫……掀起一场血雨腥风。
  4. 造句 所谓十族,外加门下学生,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,其他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,时称瓜蔓抄是也。
  5. 造句 他们是把我当死士用啊,这次估计是有去无回了,忽悠朱棣的下场可想而知,想想以前读过的历史上的‘株十族’和‘瓜蔓抄’吧。

"瓜蔓抄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