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ēng lì jūn
成语解释:新投入作战的战斗力很强的队伍。比喻新投入的能起积极作用的人
成语出处:清·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18回:“只道余万清一路是一枝生力军,就令他作前军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生力軍
英文翻译:A new force
生:1.生育;出生:胎生。卵生。生孩子。优生优育。生于北京。2.生长:生根。生芽。3.生存;活(跟“死”相对):舍生忘死。同生共死。4.生计:谋生。营生。5.生命:丧生。舍生取义。6.生平:一生一世。今生今世。7.具有生命力的;活的:生物。生龙活虎。8.产生;发生:生病。生效。惹是生非。9.使柴、煤等燃烧:生火。生炉子。10.姓。11.果实没有成熟(跟“熟”相对,下12.—13.同):生柿子。这西瓜是生的。14.(食物)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:夹生饭。生吃瓜果要洗净。15.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:生石膏。生铁。16.生疏:生人。生字。认生。刚到这里,工作很生。17.生硬;勉强:生凑(勉强凑成)。生搬硬套。18.很(用在少数表示感情、感觉的词的前面):生怕。生恐。生疼。19.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:医生。20.某些副词的后缀,如“好生、怎生”等。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军:1.军队:我军。陆军。解放军。参军。裁军。生产大军。劳动后备军。2.军队的编制单位,下辖若干师:第一军。敌人的兵力估计有两个军。3.(Jūn)姓。
“生力军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新加入的有生力量”,常用来形容团队或群体中注入的新鲜血液。比如一家公司招了一批实习生,他们充满干劲,可能就被称为“业务发展的生力军”。但生力军的作用仅仅是“人多”吗?或许更关键的是他们带来的新视角和可能性。
举个例子:最近某科技公司的研发部来了几位年轻工程师,他们虽然经验不足,但对前沿技术敏感,很快提出用AI优化旧系统的方案,团队效率提升了30%。这就是典型的“生力军效应”——新人的加入不单纯是劳动力的叠加,而是激活原有体系的催化剂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老员工经验丰富,为什么还需要生力军?” 其实二者并非对立。好比炒菜时,主料保证基础味道,但少许新调料能让整道菜更出彩。资深成员提供稳定性,而生力军擅长打破惯性思维,两者的碰撞往往能产生意料之外的创新。
个人观察发现,能否用好生力军,关键在于团队的包容度。曾见过某传统企业高薪聘请名校毕业生,却只让他们做基础报表,结果半年内人才流失大半。真正的“生力军”不是摆设,需要给予试错空间和发声机会。就像种树,光有幼苗不够,还得松土浇水。
教育领域也有类似现象。某中学引入戏剧课程时,最初家长质疑“耽误学习”,但半年后发现,参与的学生不仅成绩未下滑,反而在团队协作和表达逻辑上突飞猛进。这些创新教育方式,何尝不是素质教育的生力军?它打破了“唯分数论”的单一评价体系。
最后想说的是,生力军不一定非得是“人”。新技术、新工具同样可以扮演这个角色。就像疫情期间,直播带货成为零售业的生力军,它没有取代实体店,但开辟了全新的生存空间。保持开放的心态,或许下一个改变局面的力量,就藏在那些看似稚嫩却充满生机的事物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