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ēng yāo zuò guài
成语解释:生:产生。比喻搞鬼捣乱
成语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9回:“及至时运衰微,禄命将终之日,不但众散亲离,人心背叛,即魑魅魍魉也都来了,生妖作怪,播弄着你,所谓人衰鬼弄人是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生妖作恠
英文翻译:To make a monster
生:1.生育;出生:胎生。卵生。生孩子。优生优育。生于北京。2.生长:生根。生芽。3.生存;活(跟“死”相对):舍生忘死。同生共死。4.生计:谋生。营生。5.生命:丧生。舍生取义。6.生平:一生一世。今生今世。7.具有生命力的;活的:生物。生龙活虎。8.产生;发生:生病。生效。惹是生非。9.使柴、煤等燃烧:生火。生炉子。10.姓。11.果实没有成熟(跟“熟”相对,下12.—13.同):生柿子。这西瓜是生的。14.(食物)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:夹生饭。生吃瓜果要洗净。15.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:生石膏。生铁。16.生疏:生人。生字。认生。刚到这里,工作很生。17.生硬;勉强:生凑(勉强凑成)。生搬硬套。18.很(用在少数表示感情、感觉的词的前面):生怕。生恐。生疼。19.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:医生。20.某些副词的后缀,如“好生、怎生”等。
妖:1.妖怪:除妖。妖魔。妖精。2.邪恶而迷惑人的:妖言。妖术。妖道。妖人。3.装束奇特,作风不正派(多指女性):妖里妖气。4.艳丽;妩媚:妖娆。妖冶。
作:[zuò]1.劳动;劳作:精耕细作。作息制度。2.起:振作。枪声大作。3.写作;作品:著作。佳作。4.假装:作态。装模作样。5.当作;作为:过期作废。6.进行某种活动:同不良倾向作斗争。自作自受。7.同“做”。[zuō]作坊:小器作。
怪:1.奇怪:怪事。古怪。2.埋怨;责备:这事不能怪他。3.副词。非常;很:怪好听的。4.神话传说或迷信中的怪物、妖魔。
“生妖作怪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挺有意思的,但具体该用在哪儿呢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办公室里有个同事总是故意挑拨同事关系,今天说张三在背后吐槽李四,明天又说王五对领导不满。结果整个团队气氛紧张,工作效率直线下降。这时候就能说:“某些人整天生妖作怪,把好端端的团队搅得乌烟瘴气。”你看,这句话既点明了问题的根源,又带点无奈的语气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成语和‘兴风作浪’有啥区别?”其实两者都指制造麻烦,但“生妖作怪”更强调无中生有地制造事端,像是凭空变出妖怪来捣乱。比如家长群里总有人转发未经核实的谣言,说学校食堂用地沟油、老师收礼,搞得家长人心惶惶——这种捏造事实的行为,就是典型的生妖作怪。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小区业主群里,有人为了阻止物业费涨价,编造说物业经理贪污公款,还伪造聊天记录截图。结果调查发现完全是子虚乌有,这时候其他业主就会感叹:“早知道是有人生妖作怪,我们何必浪费半个月吵架?”这个用法既点破谣言性质,又暗示了事情本可以更简单解决。
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“信息混乱”的场景里。现在社交媒体上各种消息满天飞,比如某网红突然爆料竞争对手偷税漏税,结果被税务局查证纯属虚构。这时候评论里出现“又是生妖作怪的老套路”就显得特别犀利,既点破动机,又暗示观众要保持警惕。
不过要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自带戏剧化效果。用在正式报告里可能显得夸张,但用在朋友闲聊或者网络讨论中就特别生动。比如朋友吐槽亲戚总爱编造家族矛盾,你可以接一句:“你家那位姑姑简直是生妖作怪专业户。”瞬间就能引发共鸣,比直说“她爱造谣”更有画面感。
最后说点个人观察:现在网络上生妖作怪的现象确实变多了。有些人为了流量故意制造争议话题,就像给平静的湖面扔石头,非要激起层层浪花才罢休。不过反过来看,这也提醒我们要学会辨别信息真伪,别轻易被带节奏——毕竟,妖怪再会作怪,也怕遇到有脑子的“捉妖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