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ián lián qiān mò
成语解释:阡陌: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道。形容田地广袤,接连不断。
成语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四》:“富者田连阡陌,贫者无立锥之地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富有
繁体字形:田連阡陌
英文翻译:crisscross footpaths between fields
田:1.种植农作物的土地:麦田。棉田。2.蕴藏矿物可供开采的地带。专用于某些生产的土地:油田。盐田。3.同“佃(tián)”。4.同“畋”。
连:1.连接:心连心。骨肉相连。天连水,水连天。藕断丝连。这两句话连不起来。2.连续;接续:连演一个多月。连打几枪。3.包括在内:连我三个人。连皮三十斤。连根拔。4.军队的编制单位,隶属于营,下辖若干排。5.姓。6.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(下文多有“也、都”等跟它呼应),含有“甚而至于”的意思:连爷爷都笑了。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。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?。连下棋也不会。连一天都没休息。
阡:1.田地中间南北方向的小路:阡陌。2.通往坟墓的道路。
陌: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。泛指道路:废井田,开阡陌。形同陌路。
说到"田连阡陌"这个成语,不少人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农村的田园景象。比如在描写乡村改革时可以说:"随着土地确权工作的推进,原本零散的小块耕地逐渐整合,如今的田野真正展现出田连阡陌的壮阔景象。"这时候读者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到底在强调什么?其实它不只是形容田地面积大,更暗含着土地规整、耕作有序的深层含义。
如果换个现代场景来理解,我们可以说:"这个农业科技园区的试验田规划科学,灌溉系统与机耕道纵横交错,颇有几分田连阡陌的现代气息。"这里就引出另一个问题:为什么古人的土地观念至今仍有借鉴意义?答案藏在成语背后的智慧里——有序布局能提升土地利用率,这个道理放在现代农业依然适用。
我注意到有些人会把这个成语单纯理解为"土地很多",其实忽略了其中"阡陌交通"的规划思维。就像在城乡规划案例中:"新城的道路网设计借鉴了田连阡陌的理念,主干道与街巷形成有机脉络。"这提醒我们,古人的空间智慧对现代城市设计仍有启发。试问:如果只是简单追求规模,而不注重系统连接,会带来什么问题?答案或许就在那些交通堵塞、功能混乱的城市病里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的诠释维度。比如在数字经济领域:"互联网平台通过数据阡陌将分散的用户需求串联,形成了田连阡陌式的数字生态。"这种演变说明,传统文化符号完全可以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。关键是要抓住"系统连接"这个核心,而不是拘泥于字面的土地概念。
站在田间地头眺望连片的耕地,忽然明白古人在创造这个成语时的用心:他们既惊叹于自然造物的辽阔,又自豪于人类改造自然的巧思。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智慧融合的思维方式,或许正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密码。当我们今天使用"田连阡陌"时,不只是在描绘景象,更是在传承一种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