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à shā yìn ní
成语解释:书法家比喻用笔的方法。
成语出处:唐·褚遂良《论书》:“用笔当如锥画沙,如沙印泥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画笔法
繁体字形:畫沙印泥
英文翻译:Painting sand and ink
画:1.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:画山水。画人像。画画儿。2.画成的艺术品:年画。壁画。油画。风景画。一幅(张)画儿。3.用画儿装饰的:画屏。画堂。画栋雕梁。4.姓。5.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线或作为标记的文字:画线。画押。画到。画十字。6.汉字的一笔叫一画:笔画。“天”字四画。7.汉字的一横叫一画。
沙:[shā]1.细小的石粒:风沙。防沙林。飞沙走石。2.像沙的东西:豆沙。3.姓。4.(嗓音)不清脆,不响亮:沙哑。沙音。5.沙皇:沙俄。[shà]摇动,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,以便清除:把米里的沙子沙一沙。
印:1.图章,戳记:印章。印玺。印记。印把子(亦喻政权)。2.痕迹:手印。指印。印子(a.痕迹;b.高利贷的一种,全称“印印钱”)。3.用油墨、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、布、器皿等材料上:印刷。排印。印制。印发(fā)。4.彼此符合:印证。心心相印。5.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:印象。6.姓。
泥:[ní]1.土和水混合成的东西。2.像泥的东西:印泥。枣泥。[nì]1.用灰、泥等涂塞:泥墙。泥炉膛。2.死板;不灵活:拘泥。
“画沙印泥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吧。比如一位书法老师在指导学生时说:“练字就像画沙印泥,每一笔都要沉住气,看起来随意,实则每一道痕迹都扎实。”这里用“画沙印泥”比喻看似轻松的动作背后需要深厚的功底,是不是瞬间生动起来了?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的核心意义是什么?其实它讲的是“举重若轻”——表面轻松,内在严谨。比如设计师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复杂的场景,程序员用几行代码解决繁琐的问题,都是“画沙印泥”的现代版演绎。
换个场景看,家庭教育中也藏着这个智慧。孩子问:“为什么每天都要背单词?”家长可以回答:“学习语言就像画沙印泥,每天写几遍看似简单,但日积月累才能让知识像印在泥里的图案一样牢固。”这样既解释了坚持的重要性,又让抽象概念变得具体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同样适用。同事抱怨方案改了几十遍,领导却说:“好方案都是画沙印泥改出来的,你看那些经典广告语,哪个不是反复推敲得像沙地上的精准刻画?”这种说法比直接讲“精益求精”更有画面感。
我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“轻松”与“严谨”的对立。就像做菜时大厨随手撒的调料,看似随意,实则是多年经验的精准把控。生活中很多看似毫不费力的成功,何尝不是暗含着“画沙印泥”般的修炼呢?
下次遇到需要解释“厚积薄发”的情况,试试换个说法。比如对刚入职的新人说:“别小看整理数据这种基础工作,这就是在画沙印泥,等你能快速从杂乱信息里抓重点时,就知道现在的练习多重要了。”这样既避免了说教感,又传递了正向期待。
说到底,这个成语就像个多面水晶,既能照见传统技艺的匠心,又能反射现代生活的智慧。关键是用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它“活”过来,毕竟再深刻的道理,接地气了才真正让人记得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