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à cè shè móu
成语解释:画:谋划,筹划;设:筹划。筹划办法,图谋计策
成语出处: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26回:“凤姨见有功效,一发贴心贴意,替他画策设谋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畫筞設謀
英文翻译:Drawing plan
画:1.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:画山水。画人像。画画儿。2.画成的艺术品:年画。壁画。油画。风景画。一幅(张)画儿。3.用画儿装饰的:画屏。画堂。画栋雕梁。4.姓。5.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线或作为标记的文字:画线。画押。画到。画十字。6.汉字的一笔叫一画:笔画。“天”字四画。7.汉字的一横叫一画。
策:1.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:简策。2.古代考试的一种文体,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,应试者对答:对策。策问。3.我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,形状跟“筹”相似。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诀写在上面以计算乘除和开平方。4.计谋;办法:上策。献策。束手无策。5.谋划;筹划:策反。策应。6.姓。7.古代赶马用的棍子,一端有尖刺,能刺马的身体,使它向前跑。8.用策赶马:鞭策。策马前进。9.拐杖:扶策而行。
设:1.设立;布置:设防。设宴。总部设在北京。2.筹划:设计。想方设法。3.假设:设想。设x=1。设长方形的宽是x米。4.假如;倘若:设有困难,当助一臂之力。
谋:1.主意;计谋;计策:阴谋。足智多谋。2.图谋;谋求:谋生。谋害。为人类谋福利。3.商议:不谋而合。4.姓。
提到“画策设谋”,许多人会联想到古装剧里摇着羽扇的军师,或是历史中运筹帷幄的谋士。但这一成语在当代生活中是否仍有实际意义?举个例子,某科技公司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,产品团队通过分析用户需求、预判行业趋势,制定出“先用免费功能引流,再以增值服务盈利”的策略,最终实现用户量和收入双增长——这正是“画策设谋”在现代商业中的生动演绎。
有人可能会问:普通人需要掌握这种能力吗?其实每个人都在不同场景中实践着策略思维。比如家长为孩子规划教育路径时,既要考虑学科特长,又要关注兴趣发展,这种“长期布局+动态调整”的模式,本质上也是一种生活化的画策设谋。
值得注意的是,策略制定并非“一次性工程”。某初创团队曾通过精准营销快速打开市场,却在后期因忽视产品迭代而被竞争对手超越。这提醒我们:优秀的谋略既要有前瞻性的设计,更要像软件系统般持续更新。我观察到,那些能灵活应对变化的组织,往往在制定计划时预留了20%的调整空间。
若问“画策设谋”与盲目计划的区别何在?关键在于是否建立反馈机制。就像优秀棋手会通过复盘改进战术,职场人在推进项目时,若能每周检视进度、及时修正方向,便是将战略思维落到了实处。这种“规划-执行-优化”的循环模式,比单纯强调“努力”更能产生实际效益。
在信息过载的今天,有效策略往往需要做减法。某知名企业曾砍掉70%非核心业务,集中资源打造爆款产品,这种聚焦战略反而助其成为行业标杆。这启示我们:真正的谋略智慧,有时体现在懂得舍弃而非一味扩张。当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时,或许该重新审视:现有方案是否承载了过多次要目标?
策略思维的价值,不在于制造复杂的计划图表,而是培养预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就像古人用“未雨绸缪”诠释防备意识,现代人更需要以动态视角看待规划。下一次面对挑战时,不妨先问自己:如果这是盘棋局,我会在第三步还是第十步埋下关键伏笔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