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à yǐn tú yā
成语解释:形容书法或文字拙劣。多用作谦词。
成语出处:明 宋濂《赠会稽韩伯时序》:“顾余不敏,操无用之学,徒以空文出应时须,画蚓涂鸦,日不暇给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作品或自谦
繁体字形:畫蚓涂鴉
英文翻译:Doodle with vermin
画:1.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:画山水。画人像。画画儿。2.画成的艺术品:年画。壁画。油画。风景画。一幅(张)画儿。3.用画儿装饰的:画屏。画堂。画栋雕梁。4.姓。5.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线或作为标记的文字:画线。画押。画到。画十字。6.汉字的一笔叫一画:笔画。“天”字四画。7.汉字的一横叫一画。
蚓:见〔蚯蚓〕
涂:1.使油漆、颜色、脂粉、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:涂抹。涂饰。涂脂抹粉。涂上一层油。2.乱写或乱画;随意地写字或画画:涂鸦。信手涂上几笔。3.抹去:涂改。把写错的字涂掉。4.泥:涂炭。5.海涂的简称:涂田。滩涂。6.同“途”。7.姓。
鸦:鸟类的一科。羽毛大多为黑色,喙及足强壮,多在高树上筑巢。中国常见的有乌鸦、寒鸦等。主食昆虫,有时挖食播种的种子。
“画蚓涂鸦”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不像小朋友在纸上乱涂乱画?其实它的本意正是形容字迹歪扭潦草,或者绘画水平拙劣。比如你看到邻居家小孩刚学写字时,作业本上的字像蚯蚓在爬,这时候就可以打趣说:“这作业本怕不是被蚯蚓爬过,简直是画蚓涂鸦的典范!”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“蚯蚓”和“乌鸦”作比喻?其实古人观察到蚯蚓爬行留下的弯曲线条,以及乌鸦用喙随意划地的痕迹,觉得这两种形态最能表现杂乱无章的状态。就像现在有人说“我的字像医生开处方”,本质都是用生活中常见事物作类比。
上周公司新人小李在白板上写会议纪要,字迹东倒西歪还带着墨团。他自己摸着后脑勺笑道:“我这手字啊,画蚓涂鸦都比它整齐。”大家反而被他的自嘲逗乐了,会议室气氛瞬间轻松。你看,这个成语用来自黑效果奇佳,既能化解尴尬,又不会让人觉得冒犯。
我总觉得,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个温暖的道理:笨拙的开始往往是精通的必经之路。表妹学国画时,最初画的竹子像筷子插在泥里。但三年后再看,她的墨竹已经能在区里拿奖。所以下次看到别人“画蚓涂鸦”,不妨多些包容——说不定哪天蚯蚓就变成游龙了呢?
在数字时代,这个成语其实有了新内涵。比如用触控笔在平板上写字,如果没掌握压感技巧,写出来的笔画就像毛毛虫开会。这时候老书法家可能会摇头:“你们年轻人这电子字,真是新时代的画蚓涂鸦。”但换个角度看,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,不正是创新的一种萌芽状态吗?
说到底,“画蚓涂鸦”更像是面哈哈镜,照出的是我们对待不完美的态度。与其苛责字迹不够工整,不如欣赏那份率真;与其嘲笑画技稚嫩,不如守护那份热爱。毕竟连齐白石都说:“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”,那些最初的笨拙笔触里,可能正藏着独一无二的创造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