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ū hū zhí shǒu
成语解释:不尽责,失职
成语出处: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尽责
繁体字形:疎忽職守
英文翻译:Neglect of duty
疏:1.清除阻塞使通畅;疏通:疏导。疏浚。2.事物之间距离远;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(跟“密”相对):疏林。疏星。3.关系远;不亲近:疏远。亲疏。4.不熟悉;不熟练:生疏。荒疏。5.疏忽:疏于防范。6.空虚:志大才疏。7.分散;使从密变稀:疏散。仗义疏财。8.姓。9.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;条陈:上疏。奏疏。10.古书的比“注”更详细的注解;“注”的注:《十三经注疏》。
忽:1.不注意;不重视:忽略。忽视。疏忽。2.姓。3.忽而:天气忽冷忽热。油灯被风吹得忽明忽暗。4.计量单位名称。a)长度,10忽等于1丝。b)质量或重量,10忽等于1丝。
职:1.职务;责任:尽职。职分。天职。有职有权。2.职位:调职。在职。就职。兼职。撤职。辞职。3.旧时公文用语,下属对上司的自称:职等奉命。4.掌管:职掌。5.只;仅:职此而已。6.姓。
守:1.护卫;防守。与“攻”相对:守卫。坚守阵地。2.遵循;遵守:守约。守信。守法。3.看守;守候:守门。守着病人。4.挨着;靠近: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水稻。5.古又同“狩(shòu)”。
说到“疏忽职守”,最直接的例子就是“守门员看手机”的故事。想象一下足球比赛中,门将因为低头刷短视频,结果被对手轻松进球。这时候观众会怎么想?——“这哥们儿怕不是来当观众的吧?”这种情况用成语形容,就是典型的“玩忽职守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疏忽职守和普通犯错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主观态度。比如医生手术前忘记消毒器械,如果是因连续加班导致精神恍惚,这属于失误;但若是明知流程却图省事跳过步骤,那就是典型的“玩忽职守”。前者需要改善工作条件,后者则涉及职业态度问题。
战国时期“烽火戏诸侯”的故事特别能说明问题。周幽王为博宠妃一笑,故意点燃本应用于敌情警报的烽火台。当真正的外敌来袭时,诸侯们不再相信警报系统,最终导致王朝覆灭。这个案例提醒我们:信任体系的崩塌,往往始于一次看似无害的疏忽。
现代社会中的“电子哨兵”现象值得关注。某小区保安长期依赖人脸识别系统,有天系统故障,他竟然直接放行所有车辆。结果当天发生多起盗窃事件。这让我想到:过度依赖技术反而可能成为新的职守漏洞。技术应该是辅助工具,而非责任转移的借口。
个人认为,预防疏忽职守的关键在于建立“责任可视化”机制。就像餐馆后厨安装明厨亮灶监控,既能让工作人员保持专注,也能让监督变得直观。其实很多重大事故在发生前,往往已经出现了十几次“差点出事”的预警信号,只是这些信号被习惯性忽略了。
最后分享个真实案例:某化工厂操作员在夜班时发现仪表数据异常,本可以按规程上报检修,但他想着“明天早班同事会处理”。结果次日凌晨发生轻微泄漏事故。这个事件印证了管理学中的“海恩法则”——每起严重事故背后,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。
保持对职责的敬畏心,就像对待精密仪器那样对待工作流程,或许才是防范疏忽职守的根本之道。毕竟在责任体系里,每个环节的轻微偏移,经过层层传导都可能产生巨大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