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dēng
  • tán
  • bài
  • jià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dēng tán bài jiàng

成语解释: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。

成语出处:唐 杨炯《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》:“贞观八年诏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,登坛拜将,授钺行师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;指任命将帅

繁体字形:登壇拜將

英文翻译:go through the ceremonies of appointing a commander-in-chief

登坛拜将的意思

登:1.(人)由低处到高处(多指步行):登山。登陆。登车。一步登天。2.刊登或记载:登报。登记。他的名字登上了光荣榜。3.(谷物)成熟:五谷丰登。4.姓。5.同“”(dēng)。

坛:1.古代举行祭祀、誓师等大典用的台,多用土石等建成:天坛。登坛拜将。2.讲学或发表言论的场所:讲坛。论坛。3.用土堆成的台,多在上面种花:花坛。4.某些会道门设立的拜神集会的组织。5.指文艺界或体育界:文坛。诗坛。影坛。体坛。6.坛子:酒坛。一坛醋。

拜:[bài]1.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:对拜。叩拜。跪拜。引恭敬地:拜托。拜访。拜望。拜请。[礼拜]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。转周、星期的别称。2.行礼祝贺:拜年。拜寿。3.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:拜将。拜师。[bái][拜拜](外)再见。引结束某种关系。

将:[jiāng]1.副词。就要;快要:天将下雨。2.介词。把;拿:将革命进行到底。将功赎罪。3.下象棋时直接攻击对方的将或帅:将军。4.带领;搀扶:将幼弟而归。扶将。5.做:慎重将事。6.休养;调养:将养。7.文言副词。又;且:将信将疑。8.助词。表示动作的开始:赶将上去。[jiàng]1.军衔名。将官。在校之上。2.泛指军官:将士。损兵折将。3.带;率领:将兵。[qiāng]请;希望:《将进酒》。

成语评论

哎,你听说过“登坛拜将”这词儿吗?最近老张被公司提拔成副总,同事们私下就开玩笑说:“好家伙,老板这是给他‘登坛拜将’了啊!”你看,这成语用得活灵活现,把领导重视人才的架势全给说透了。

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:为啥非得“登坛”才能“拜将”呢?说白了,古代君王筑高台搞仪式,那是要突出权威感啊!就像现在公司开全员大会宣布人事任命,大伙儿注意力“唰”地就集中过来了。这种仪式感能帮新人快速立威,你懂的。

话说三国演义里就有段经典——刘备给诸葛亮“登坛拜将”。原著写他“筑台三层,列旌旗仪仗”,这排场一摆出来,连关张二弟都服气了。不过我个人觉得啊,真正让人服众的还是真本事,仪式顶多算个放大器。

你猜怎么着?现在连游戏里都流行这套!前两天看直播,有个战队队长在虚拟城楼上给新人办授勋仪式,弹幕直接炸了:“666,赛博版登坛拜将!”可见传统文化元素换个壳照样能火。

话说回来,当代职场还有必要搞这些吗?要我说,仪式感该用还得用。去年我们组空降个90后总监,老板特意在年会上搞了个授章环节。你还别说,那枚定制徽章往胸前一别,新领导讲话分量立马不一样了。

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。记得前年某公司搞太浮夸,新人站在三米高台上差点摔下来。所以说啊,“坛”可以登,但别光顾着面子工程。就像我师傅常念叨的:“台上十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,本事跟不上,站得再高也白搭。

最后唠句实在的,现在年轻人更看重实在东西。前两天跟00后表弟聊天,他说:“要是给我升职加薪,在微信群里@我都行,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干啥?”这话糙理不糙,说到底,“登坛拜将”的精神内核比形式更重要,你说是不?

登坛拜将的造句

  1. 造句 如今燕国正是用人之际,他决定就在这新筑的黄金台上登坛拜将,彰显他求贤如渴,聚才强国的决心。
  2. 造句 倘得小娘子如此,事成之后,当登坛拜将。
  3. 造句 都以为毛爷爷一如既往登坛拜将,“探花元帅”。
  4. 造句 本来应该登坛拜将,但是因为情况非常特殊,今天只能简化手续。
  5. 造句 汉高帝元年(公元前206年)的一天,汉王刘邦的都城南郑(今陕西汉中)忽然旌旗蔽日,鼓号齐鸣,坛台高筑,刘邦要亲自登坛拜将。
  6. 造句 再者还有韩信和卢绾,一个原本就是项羽的人,结果却跑到刘邦那里,登坛拜将,可等到他已经没有什么用了的时候,就被剁了,而且还是死在吕雉和萧何的手里。
  7. 造句 更何况李信之前连官身都没有,仅仅是一介马贼,有了尺寸之功便登坛拜将,以后又如何再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