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ái máo huáng yuè
成语解释:比喻有关征战的事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 牧誓》:“王左仗黄钺,右秉白旄以麾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指出师打仗
繁体字形:白旄黄鉞
英文翻译:Yellow Yue
白:1.像霜或雪的颜色(跟“黑”相对)。2.光亮;明亮:东方发白。大天白日。3.清楚;明白;弄明白:真相大白。不白之冤。4.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;空白:白卷。白饭。白开水。一穷二白。5.没有效果;徒然:白跑一趟。白费力气。6.无代价;无报偿:白吃。白给。白看戏。7.象征反动:白军。白区。8.指丧事:白事。9.用白眼珠看人,表示轻视或不满:白了他一眼。10.姓。11.(字音或字形)错误:写白字。把字念白了。12.说明;告诉;陈述:表白。辩白。告白。13.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:道白。独白。对白。14.指地方话:苏白。15.白话:文白杂糅。半文半白。
旄:[máo]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:“上将拥旄西出征,平明吹笛大军行”。[mào]古同“耄”,年老。
黄:1.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。2.指黄金:黄货。黄白之物。3.指蛋黄:双黄蛋。4.象征腐化堕落,特指色情:扫黄。查禁黄书。5.(Huáng)指黄河:治黄。引黄工程。6.(Huáng)指黄帝,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:炎黄。7.姓。8.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:买卖黄了。
钺:古代兵器,青铜或铁制成,形状像板斧而较大。
哎哟,这“白旄黄钺”听起来像古董店里的摆件?其实它背后藏着古代权力的象征!白旄是装饰牦牛尾的旗帜,黄钺是镀金的斧头,说白了就是古代帝王出征时的“顶配装备”。比如《三国演义》里诸葛亮北伐,要是举着白旄黄钺出场,那气势绝对比现在明星走红毯还拉风!
有人可能要问:“这成语现在还能用吗?”嘿,怎么不能!比如公司空降了个新领导,同事八卦说:“瞧他那白旄黄钺的架势,怕不是带着总部的尚方宝剑来的?”你品你细品,这话既点明了权力象征,又带着点职场调侃,比直接说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有意思多了吧?
我觉着啊,这种老成语就像传家宝,关键得会用。前两天看历史剧,男主捧着虎符说“此乃白旄黄钺之权”,弹幕瞬间炸了:“编剧语文课代表实锤!”你看,用对了地方,老词儿也能成流行梗。
不过话说回来,为啥古人非用白旄黄钺?这背后可大有门道!白色象征纯洁,黄色代表皇权,组合起来就是“老子替天行道”的官方认证。就跟现在公司开大会,领导面前必须摆名牌、话筒调最高音量一个道理——仪式感这东西,从古至今都是权力的最佳搭档。
最后给大家抛个脑洞:要是现代人玩“白旄黄钺”cosplay会咋样?比如网红拍短视频,举着自拍杆当黄钺,无人机挂着白毛巾当白旄,配文“姐就是女王,自信放光芒”,这不妥妥古今混搭的新国潮?所以说啊,老词儿用出新花样,文化才能活起来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