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ái méi chì yǎn
成语解释:比喻平白无故。
成语出处: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补遗四 神名误称》:“京师相詈,指其人曰白眉赤眼儿者,必大恨成贸首仇,其猥贱可知。狭邪讳之,乃驾名于关侯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定语;指平白无故
繁体字形:白眉赤眼
英文翻译:white-browed and red-eyed
白:1.像霜或雪的颜色(跟“黑”相对)。2.光亮;明亮:东方发白。大天白日。3.清楚;明白;弄明白:真相大白。不白之冤。4.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;空白:白卷。白饭。白开水。一穷二白。5.没有效果;徒然:白跑一趟。白费力气。6.无代价;无报偿:白吃。白给。白看戏。7.象征反动:白军。白区。8.指丧事:白事。9.用白眼珠看人,表示轻视或不满:白了他一眼。10.姓。11.(字音或字形)错误:写白字。把字念白了。12.说明;告诉;陈述:表白。辩白。告白。13.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:道白。独白。对白。14.指地方话:苏白。15.白话:文白杂糅。半文半白。
眉:1.眉毛:浓眉。眉开眼笑。2.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:书眉。眉批。3.姓。
赤:1.比朱红稍浅的颜色。2.泛指红色:赤小豆。面红耳赤。3.象征革命,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:赤卫队。4.忠诚:赤胆。赤诚。5.光着;露着(身体):赤脚。赤膊。6.空:赤手空拳。7.指赤金:金无足赤。8.姓。
眼:1.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。通称眼睛。2.小洞;窟窿:泉眼。炮眼。拿针扎一个眼儿。3.(眼儿)指事物的关键所在:节骨眼儿。4.围棋用语,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。5.戏曲中的拍子:二黄慢板,一板三眼。6.用于井、窑洞:一眼井。一眼旧窑洞。
哎呦喂,今儿咱聊聊“白眉赤眼”这个成语。您瞅这词儿,乍一听是不是像在描述某种奇特长相?其实啊,它最早出自《水浒传》,本意是指人因为生气或激动而眉毛发白、眼睛发红的状态,后来演变成形容事情发生得毫无缘由,或者人表现得莫名其妙。举个栗子,您要是在办公室突然被领导劈头盖脸训一顿,心里准会嘀咕:“这事儿白眉赤眼的,我招谁惹谁了?”
哎对了,您说这成语为啥非用“白眉赤眼”来形容没来由的事儿呢?这里头可藏着古人观察生活的智慧。您想啊,正常人情绪激动时脸红脖子粗,但要是连眉毛都气白了,那得是多反常的状态?这种夸张的生理反应,可不就跟突如其来的糟心事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嘛!
咱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前阵子我邻居张大妈家窗户玻璃突然碎了,查监控发现是野猫撞的。她逢人就说:“白眉赤眼的,哪来的野猫把玻璃当蹦床啊!”您听听,这不就把意外事件的荒诞感说活了?要我说啊,生活里这种“白眉赤眼”的突发状况,换个角度看说不定还能当段子讲呢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用这成语的场景可大不相同咯。上次听见00后小侄女吐槽:“我妈白眉赤眼地给我报了个编程班,我明明学的是美术啊!”您品品,这用法既保留了原意里的“没来由”,又添了代际沟通的幽默感。依我看啊,老词新用才是语言保鲜的秘诀。
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,用这类带点古风的成语时,得注意说话对象。要是跟老北京侃大山,来句“您这事儿办得可白眉赤眼了”,人家听着亲切;但要是跟外国朋友解释,可能就得改成“out of the blue”才明白。说到底啊,语言就是沟通的工具,用得合适最重要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