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ái yī sòng jiǔ
成语解释:穿白衣的人来送酒。指人心想事成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檀鸾《续晋阳秋》:“陶潜九日无酒,出篱边怅望久耶,见白衣人至,乃王弘送酒使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心想事成
繁体字形:白衣送酒
英文翻译:Wine in white
白:1.像霜或雪的颜色(跟“黑”相对)。2.光亮;明亮:东方发白。大天白日。3.清楚;明白;弄明白:真相大白。不白之冤。4.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;空白:白卷。白饭。白开水。一穷二白。5.没有效果;徒然:白跑一趟。白费力气。6.无代价;无报偿:白吃。白给。白看戏。7.象征反动:白军。白区。8.指丧事:白事。9.用白眼珠看人,表示轻视或不满:白了他一眼。10.姓。11.(字音或字形)错误:写白字。把字念白了。12.说明;告诉;陈述:表白。辩白。告白。13.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:道白。独白。对白。14.指地方话:苏白。15.白话:文白杂糅。半文半白。
衣:[yī]1.衣服:上衣。内衣。大衣。丰衣足食。2.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:笋衣。糖衣。3.胞衣。4.姓。[yì]穿(衣服);拿衣服给人穿:衣布衣。解衣衣我。
送:1.把东西运去或拿去给人:送报。送信。送饭。2.赠送:奉送。老师送我两本书。3.陪着离去的人一起走:把客人送到大门外。送小孩儿上学。4.姓。
酒:1.用粮食、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,如葡萄酒、白酒等。2.(Jiǔ)姓。
哎呦,说到“白衣送酒”这个成语,大家是不是有点懵?别急,咱先掰开揉碎了看看。这个典故其实和陶渊明有关,说是有位穿白衣服的朋友特意给他送酒解馋,后来就成了形容“雪中送炭”的美谈。但问题来了——这故事和咱现代人有啥关系?
举个栗子吧!比如同事小王熬夜加班,你突然甩了杯咖啡到他桌上,还附带一句“别熬秃了”,这就是职场版的白衣送酒啊!说白了,核心问题不就是“主动关怀”四个字嘛。古人用酒,咱们用咖啡奶茶,形式不同但心意相通,你说对不?
再换个场景想想,朋友搬家时你二话不说去帮忙扛箱子,事后人家感动得想请你吃火锅。这时候你摆摆手说“小事情”,是不是瞬间就有那味儿了?要我说啊,这成语的精髓就在“看准需求,及时出手”,像打游戏补血包似的精准到位。
不过有人可能会杠:现在外卖App这么方便,谁还靠朋友送东西?这话乍听有理,但仔细琢磨就发现不对劲。科技再发达,能代替人与人之间那种“我懂你此刻需要啥”的温度吗?就像疫情期间邻居给独居老人送菜,这可比冷冰冰的快递单有意义多了。
依我看啊,“白衣送酒”放到今天更像面照妖镜。有人嘴上说着“有事找我”,真到节骨眼上连微信都不回;也有人平时不显山露水,关键时刻却像哆啦A梦似的掏出解决方案。说到底,这个成语考验的就是行动力+共情力的组合拳。
最后说个冷知识,其实古代白衣多指平民百姓。这么一琢磨,故事里那位送酒的可能就是个普通朋友,反而更显得珍贵。所以说啊,善意不分身份高低,就像现在朋友圈里随手转发个招聘信息,可能就改变别人的人生轨迹。这种举手之劳的事,咱何乐而不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