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ái gǔ zài ròu
成语解释:白骨上再生出肉来。比喻起死回生。
成语出处:唐 张文成《游仙窟》:“十娘怜悯客人,存其死命,可谓白骨再肉,枯树重花。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白骨再肉
英文翻译:Bone and meat
白:1.像霜或雪的颜色(跟“黑”相对)。2.光亮;明亮:东方发白。大天白日。3.清楚;明白;弄明白:真相大白。不白之冤。4.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;空白:白卷。白饭。白开水。一穷二白。5.没有效果;徒然:白跑一趟。白费力气。6.无代价;无报偿:白吃。白给。白看戏。7.象征反动:白军。白区。8.指丧事:白事。9.用白眼珠看人,表示轻视或不满:白了他一眼。10.姓。11.(字音或字形)错误:写白字。把字念白了。12.说明;告诉;陈述:表白。辩白。告白。13.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:道白。独白。对白。14.指地方话:苏白。15.白话:文白杂糅。半文半白。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再:1.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用“又”,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用“再”:这部书前几天我又读了一遍,以后有时间我还要再读一遍。b)表示更加:高点儿,再高点儿。再多一点儿就好了。c)表示如果继续下去就会怎样:学习再不努力,就得留级了。离开车只剩半个钟头了,再不走可赶不上了。d)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:你再解释,他也不会同意的。e)表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:咱们看完了这个节目再走。你把材料整理好再动笔。f)表示另外有所补充:再则。再不然。院子里种着迎春、牡丹、海棠、石榴,再就是玫瑰和月季。2.再继续;再出现:青春不再。良机难再。3.姓。
肉:1.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。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。2.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:枣肉。冬瓜肉厚。3.不脆;不酥:肉瓤儿西瓜。4.性子慢,动作迟缓:肉脾气。那个人太肉,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。
哎哟喂,这“白骨再肉”的成语可太有意思了!字面意思是“白骨重新长出肉来”,听着就像恐怖片开头对吧?不过咱别慌,其实它真正的用法是指“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”,或者用来形容“绝境中突然出现转机”。比如有人炒股亏得底裤都快没了,结果突然中了个彩票头奖,朋友可能就调侃:“你这算不算白骨再肉的奇迹啊?”
等等,这成语到底想说“不可能”还是“有希望”?哎,这就得看语境啦!比如老王家的老宅子被台风刮塌了,他硬是咬着牙一砖一瓦重建,邻居们竖起大拇指:“这都能搞起来,简直是白骨再肉啊!”这时候明显是夸人毅力逆天。但要是有人说“明天太阳从西边出来?这跟白骨再肉有啥区别”,那就是妥妥的否定语气了。
咱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小李刚被公司裁员,转头就收到猎头电话介绍高薪岗位,同事老张拍他肩膀:“你小子白骨再肉的运气哪儿买的?”你品,你细品,这里既带着羡慕又暗戳戳说这事儿太玄乎。所以说啊,这个成语就像变色龙,放不同场景里能变出不同味道。
话说回来,现代科技还真能让“白骨再肉”变成现实。听说过3D打印人造器官没?科学家现在能用患者细胞“打印”出活体组织,这不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白骨再肉嘛!不过要我说啊,老祖宗造这个成语的时候肯定没想到,千百年后人类真能玩转这种“起死回生”的技术活。
其实生活中“白骨再肉”式的反转天天上演。就像去年咱们小区门口那棵枯了五年的老槐树,园丁换了新肥料后愣是冒出新芽。这事被居委会大妈念叨了三个月:“瞧瞧!这就叫枯木逢春,白骨生肉!”你看,成语用对了地方,连日常琐事都能说得活灵活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