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bǎ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ǎi lǐ yì xí

成语解释:异:不相同;习:风俗习惯。相隔百里远的地方风俗习惯就不同

成语出处:春秋·齐·晏婴《晏子春秋·问上》:“百里而异习,千里而殊俗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异地风俗

繁体字形:百裏異習

英文翻译:A hundred miles of different habits

百里异习的意思

百:表示很多:百草。百货。百科全书。百家争鸣。百花齐放。精神百倍。百闻不如一见。

里:[lǐ]1.(里儿)衣服、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;纺织品的反面:被里儿。衣服里儿。这面是里儿,那面是面儿。2.方位词。里边(跟“外”相对):里屋。里圈。往里走。3.街坊:邻里。里弄。4.家乡:故里。乡里。5.古代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6.姓。7.长度单位,1市里等于150丈,合500米。[li]1.里面;内部(跟“外”相对):手里。箱子里。话里有话。2.附在“这、那、哪”等字后边表示地点:这里。那里。头里。

异:1.有分别;不相同:异口同声。大同小异。日新月异。求同存异。2.奇异;特别:异香。异闻。3.惊奇;奇怪:惊异。深以为异。4.另外的;别的:异日。异地。5.分开:离异。异爨(亲属分家)。6.姓。

习:1.学习;复习;练习:自习。实习。习艺。修文习武。2.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:习见。习闻。习以为常。3.习惯:积习。恶习。相沿成习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哎,你听说过“百里异习”这个成语吗?说白了就是“不同地方有不同习惯”,像不像咱们常说的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?比如南方人吃粽子爱包肉馅,北方人可能觉得甜粽子才是王道——你说这算不算典型的“百里异习”?

这时候可能有朋友要问了:“现在交通这么发达,这些差异还存在吗?”嘿,还真别说!前两天我同事小张从东北调来广东,第一次见到同事用茶水洗碗筷,惊得直呼:“这不浪费水吗?”你看,连日常习惯都能碰撞出火花。

不过啊,这种差异到底是好是坏呢?要我说,这就像火锅底料,有人爱麻辣有人要清汤,正是这些不同才让生活更有滋味。就像我老家过年必须吃饺子,但嫁到福建的堂姐现在过年都开始包肉燕了——这不正是文化交融的活例子吗?
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咱办公室新来的实习生小王,北方人,头回见到同事用粤语说“饮茶”,还以为是要请他喝早茶。结果发现大家说的其实是“开会讨论”——这误会闹的!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不都在搞什么“方言复兴”吗?保不齐哪天“饮茶”真能成为全国通用暗号。

要说现代社会怎么看待这些差异,我倒觉得像手机充电线接口。以前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标准,现在慢慢走向统一。但你说这完全抹平差异了吗?也没有,就像Type-C普及了,可各家的快充协议还不是各有绝活?所以啊,“百里异习”这事,关键看咱们怎么在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找平衡。

最后给大家留个思考题:等高铁修到每个村口,5G覆盖每个山沟沟的时候,这些地域特色是会消失,还是会以新的形式存在?就像现在网红美食遍地开花,可你发现没?最火的还是那些带地方标签的——什么柳州螺蛳粉、长沙臭豆腐,这不正是“百里异习”的现代演绎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