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áng tiān hòu tǔ
成语解释:皇天:古代称天;后土:古代称地。指天地。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,主宰万物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过名山大川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;指天神地祗
繁体字形:皇天后土
英文翻译:heaven and earth
皇:1.传说中的上古帝王:三皇。2.皇帝;封建君主。3.大:皇皇巨著。4.古又同“遑”。5.古又同“惶”。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后:1.方位词。在背面的(指空间,跟“前”相对):后门。村前村后。2.方位词。未来的;较晚的(指时间,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天。日后。后辈。先来后到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末尾的(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排。后十五名。4.后代的人,指子孙等:无后。5.君主的妻子:皇后。后妃。6.古代称君主:商之先后。7.姓。
土:1.土壤;泥土:黄土。黏土。土山。土坡。土堆。2.土地:国土。领土。3.本地的;地方性的:土产。土话。这个字眼太土,外地人不好懂。4.民间的;民间沿用的;非现代化的(区别于“洋”):土法。土专家。土洋并举。5.不合潮流;不开通:土里土气。土头土脑。6.未熬制的鸦片:烟土。7.姓。
“皇天后土”这个词听起来有些古早,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它指的是“天地神明”,常用来表达对自然或命运的敬畏。比如在发誓时会说:“皇天后土作证,我绝无虚言!”这种用法既庄重又带有仪式感,像是把天地当成了公正的见证者。
为什么古人会用“皇天后土”来起誓?其实这和农耕文明的传统有关。过去人们依赖土地生存,对天地的力量充满信任和依赖。比如《左传》中就有“皇天后土,实闻君之言”的句子,意思是天地神明能听到人的承诺。这种表达不仅传递了严肃性,也暗含了“人在做,天在看”的道德约束。
今天我们还用这个词吗?当然!虽然现代人很少用它来发誓,但在文化创作中仍能看到它的影子。比如某部古装剧的主角在面临重大抉择时说:“皇天后土在上,我愿以性命守护这片土地。”这种台词既符合剧情背景,又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决心。有趣的是,我在写历史小说时也用过这个词,发现它能瞬间让对话“古风值”翻倍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用这么古老的词会不会显得迂腐?”我倒觉得要看场景。在正式文书或特定文化场景中,它反而能传递独特的厚重感。就像我们虽然不再穿汉服上街,但传统节日里它的美依然被认可。语言也是如此——老词语用对地方,反而会成为点睛之笔。
下次看到“皇天后土”这个词时,不妨多想想背后的文化密码。它不仅是四个汉字的组合,更承载着千年文明中对自然的敬畏、对诚信的坚守。就像现在流行的“举头三尺有神明”表情包,本质上和古人说“皇天后土作证”有着相似的心理需求——都在寻找超越世俗的力量来印证真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