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òu
  • là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pí pò ròu làn

成语解释:形容伤势很重

成语出处:李季《王贵与李香香》第二部:“满脸浑身血道道,皮破肉烂不忍瞧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受伤

繁体字形:皮破肉爛

英文翻译:Ragged skin and rotten flesh

皮破肉烂的意思

皮:1.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:牛皮。荞麦皮。碰掉了一块皮。2.皮子:皮箱。皮鞋。皮袄。3.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:包袱皮儿。新书最好包上皮儿。4.(皮儿)表面:地皮。水皮儿。5.(皮儿)某些薄片状的东西:铅皮。豆腐皮儿。6.有韧性的:皮糖。7.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:花生放皮了,吃起来不香了。8.顽皮:调皮。这孩子真皮。9.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:老挨说,他早就皮了。10.姓。

破:1.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:手破了。纸戳破了。袜子破了一个洞。2.使损坏;使分裂;劈开:破釜沉舟。势如破竹。破开西瓜。3.整的换成零的: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。4.突破;破除(规定、习惯、思想等):破格。破例。破记录。5.打败(敌人);打下(据点):攻破城池。大破敌军。6.花费:破钞。破费。破工夫。7.使真相露出;揭穿:说破。一语道破。案子已经破了。8.受过损伤的;破烂的:破衣服。房子很破了。9.讥讽东西或人不好(含厌恶意):谁看那破戏!

肉:1.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。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。2.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:枣肉。冬瓜肉厚。3.不脆;不酥:肉瓤儿西瓜。4.性子慢,动作迟缓:肉脾气。那个人太肉,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。

烂:1.因水分过多或过熟而松软:烂泥。稀粥烂饭。2.腐烂;破碎:烂苹果。回收废铜烂铁。3.形容程度深:烂醉如泥。烂熟于胸。

成语评论

皮破肉烂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?其实它常用来形容受伤严重或事物受损到难以修复的程度。比如有人连续加班三个月,每天工作16小时,最后累到手指发抖、眼睛充血,这时候朋友可能会说:“你看看你这状态,简直皮破肉烂了!”这里的核心问题:成语只能形容身体受伤吗?其实不然——它还能比喻系统性问题的恶化。
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小区门口的快递柜超期收费翻倍,包裹堆积如山,居民们宁可让快递烂在柜子里也不愿交费。物业主任挠着头说:“这事儿再拖下去,真是要皮破肉烂了。”你看,原本简单的收费问题,因为拖延演变成了棘手的矛盾。这里藏着个思考题:为什么小问题会发展成“皮破肉烂”?答案可能在于处理问题的时机——就像皮肤擦伤时及时消毒,远比溃烂后再治疗容易得多。

我曾在装修房子时深有体会。水电改造阶段图省事没做详细规划,结果装完地板才发现插座位置全错。工人摇着头说:“现在要改就得拆墙,搞不好整个装修都要皮破肉烂。”这个亲身经历让我明白:任何领域的“皮破肉烂”,往往源于最初对细节的忽视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用法。比如形容某明星的绯闻被反复炒作,吃瓜群众会说:“热搜挂了三天,这事都快被扒得皮破肉烂了。”这种用法既保留了“过度损耗”的本意,又增添了网络时代的调侃意味。试问:为什么成语能与时俱进?因为语言本就是面镜子,总能照见当下的生活百态。

站在普通人的视角,我更愿意把这个成语当作警示灯。当发现工作流程出现重复错误,或是人际关系产生裂痕时,及时喊停修补,远比等到“皮破肉烂”时补救明智。就像老话说的“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”,这或许才是成语留给我们最实在的智慧。

皮破肉烂的造句

  1. 造句 霸道的星力轰得林城周身上下皮破肉烂,如钢刺般的星力从周身上下钻入,林城周身血流如注。
  2. 造句 纤纤玉掌上是锋利无匹的弯曲勾爪,抓上一下,就是皮破肉烂之局。
  3. 造句 这家伙身上拥有剧毒,沾上一点就会皮破肉烂,死无葬身之地。
  4. 造句 轰,一道金系星力落在林城身上,炸得林城皮破肉烂,但转眼之间,那些星力被吞噬魔功炼化成星力,进入林城的星核之中,这种痛并快乐的感觉,让林城变得异常兴奋。
  5. 造句 头痛归头痛,但身处这种环境,我现在就象一只烤熟的鸭子,就算皮破肉烂什么都没有了,嘴壳子也非硬不可。
  6. 造句 八十米的距离,变成了咫尺天涯,足足前进了一个小时,六人的手都因为搬障碍物,磨得皮破肉烂。
  7. 造句 凶猛霸道的血雷炸得四周天翻地覆,林城受到血雷狂轰,肉体受到了重创,浑身皮破肉烂。

"皮破肉烂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