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ān shǒu zì dào
成语解释:监守:看管;盗:盗窃。盗窃自己经管的财物。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刑法志》:“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。已论命复有笞罪者,皆弃市。”颜师古注:“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紧缩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盗窃自己看守之物
繁体字形:監守自盗
英文翻译:steal what is entrusted to one 's care
监:[jiān]1.从旁察看;监督:监工。监考。2.牢狱:收监。探监。[jiàn]古代官府名:钦天监(管天文历法的官府)。
守:1.护卫;防守。与“攻”相对:守卫。坚守阵地。2.遵循;遵守:守约。守信。守法。3.看守;守候:守门。守着病人。4.挨着;靠近: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水稻。5.古又同“狩(shòu)”。
自:1.自己:自动。自卫。自爱。自力更生。自言自语。自告奋勇。自顾不暇。不自量力。2.自然;当然:自不待言。公道自在人心。两人久别重逢,自有许多话说。3.姓。4.从;由:自小。自此。自古。自远而近。自北京出发。选自《人民日报》。来自各国的朋友。
盗:1.偷窃:盗取。2.抢劫财物的人:强盗。海盗。
“监守自盗”这个词听起来像绕口令,但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直白。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张三是公司仓库管理员,每天下班前都要清点货物。某天他偷偷把两箱电子产品塞进自己的车里,第二天却上报“货物运输途中丢失”。这种自己负责看守却反过来偷东西的行为,就是典型的监守自盗。
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这类事情容易发生?关键在于“双重身份”带来的漏洞。就像小区保安队长既管着大门钥匙,又惦记着业主的快递包裹,当监管权和实际利益集中在同个人身上时,诱惑就会像磁铁一样吸过来。
换个场景看更清晰。李会计掌握着公司所有报销单据,某个月她悄悄伪造了五张差旅发票。报销系统明明有审核流程,但因为她同时负责初审和终审,就像足球比赛里守门员兼任裁判,轻轻松松就能把球踢进自家球门——还不会被判犯规。
这里藏着个反常识的现象:我们总以为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”最保险,但完全放权反而可能埋雷。就像把整个糖果店交给最贪吃的小孩照看,玻璃罐里的巧克力豆早晚会神秘减少。这提醒我们:完善的监督机制不是不信任,而是给善意加上防护栏。
有个真实的案例值得琢磨。某博物馆安保组长连续三年偷换展品,用高仿品替换真迹转卖。直到有参观者发现展品标签上的朝代写错了,这个漏洞才被揭开。这件事告诉我们:再严密的系统也怕“内部蛀虫”,就像再好的锁也防不住拿着钥匙的小偷。
或许有人会疑惑:难道不能完全避免这种情况吗?现实点说,人性经不起绝对权力的考验。但我们可以像设计电路那样设置“保险丝”——让财务和审计分离,让操作权和监督权制衡。就像炒菜时不能既掌勺又尝咸淡,总要有个客观的试味环节。
从个人观察来看,很多监守自盗事件都始于“顺手牵羊”的心理。就像超市收银员第一次偷偷抹掉两件商品扫码记录,发现没人察觉后胆子越来越大。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堕落,往往比明目张胆的抢劫更难防范,也更值得警惕。
下次看到银行金库管理员要转岗去做押运员,或者小区物业经理突然申请调去停车场收费岗,或许就该多个心眼。不是说这些人都可疑,但合理轮岗确实像定期更换门锁的钥匙,能让整个安全体系更经得起考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