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ài
  • yó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ài bù yóu jǐ

成语解释:盖:承上文申说理由和原因;由:听命,顺从。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。

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谢金吾》:“上命差遣,盖不由己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;同“身不由己”

繁体字形:蓋不由己

英文翻译:involuntarily

盖不由己的意思

盖:[gài]1.有遮蔽作用的东西:盖子。锅盖。瓶盖。膝盖。天灵盖。2.伞:雨盖。3.由上往下覆,遮掩:覆盖。遮盖。掩盖。盖浇饭。4.压倒,超过:盖世无双。5.方言,超出一般地好:这本书真叫盖!6.用印,打上:盖章。盖戳子。7.造(房子):盖楼。翻盖。8.方言虚词(a.发语词,如“盖闻”;b.表大概如此,如“盖近之矣”;c.连词,表示原因,如“有所不知,盖未学也”)。[gě]1.古地名,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。2.姓。盖[盖,读音作gě(ㄍㄜˇ)、亦可读音作gà(ㄍㄚˋ)、gài(ㄍㄞˋ)、guó(ㄍㄨㄛˊ)]、guō[hé]古同“”,文言虚词,何不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由:1.原因:原由。事由。理由。由于(介词,表示原因或理由)。2.自,从:由表及里。由衷(出于本心)。3.顺随,听从,归属:由不得。信马由缰。4.经过,经历:必由之路。由来已久。5.凭借:由此可知。6.古同“”,尚且,还。7.古同“”,犹如,好像。8.姓。

己:1.自己:知己知彼。舍己为人。严于律己。2.天干的第六位。见〖干支〗。3.姓。

成语评论

盖不由己”这四个字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其实藏着一种“被迫无奈”的感觉。比如有人问:“你为啥突然辞职了?”对方可能苦笑一声:“唉,公司突然裁员,盖不由己啊。”这时候大家就懂了——这不是他主动想走,而是被现实推着做了决定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成语和‘身不由己’有啥区别?”其实两者很像,但“盖不由己”更强调“被更大的力量覆盖”,比如环境、规则或突发状况。比如朋友约你吃饭,你却临时加班,只能回一句:“方案今晚必须交,盖不由己,下次我请!”这种场景下,用“盖不由己”会比“没办法”更有画面感。

生活中这种“被动感”无处不在。比如年轻人常说:“每天通勤三小时,真不是我想躺平,实在是盖不由己。”这句话背后藏着交通成本、租房压力这些具体困境。用成语表达,既保留了无奈,又巧妙避免了直接抱怨,算是一种语言的艺术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能用在积极场景里。比如创业者说:“产品突然爆红,用户量翻十倍,盖不由己地忙起来了。”你看,被动中带着点幸福的烦恼。这说明“盖不由己”不完全是消极的,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种“失控感”——有时候它反而是新机遇的开始。

最后想说的是,理解成语就像解锁文化密码。下次遇到朋友吐槽“被迫营业”,不妨笑着接一句:“理解理解,盖不由己嘛。”既表达了共情,又悄悄秀了把文化储备,这才是语言真正的妙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