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ù bié huì fēn
成语解释:指分门别类
成语出处:明 宋濂《丽水黄府君墓铭》:“习五经约知其说,尤深于《易》,旁通诸家言,目别汇分,咸得其统绪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分门别类
繁体字形:目别匯分
英文翻译:Exchange of contents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别:[bié]1.分离:告别。临别纪念。久别重逢。别了,我的母校。2.另外:别人。别称。别有用心。3.转动;转变:她把头别了过去。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。4.姓。5.区分;区别:辨别。鉴别。分门别类。6.差别:天渊之别。7.类别:性别。职别。派别。级别。8.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、布等物体上: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。胸前别着一朵红花。9.插住;用东西卡住:皮带上别着一支枪。把门别上。10.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。11.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,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,使不能正常行进:别车。12.表示禁止或劝阻,跟“不要”的意思相同:别冒冒失失的。你别走了,在这儿住两天吧。别一个人说了算。13.表示揣测,通常跟“是”字合用(所揣测的事情,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):约定的时间都过了,别是他不来了吧?[biè]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(多用于“别不过”):我想不依他,可是又别不过他。
汇:1.河流会合:汇为巨川。2.聚集:汇总。3.通过银行或邮局把款项划拨到别处:汇款。电汇。4.指外汇:创汇。套汇。
分:[fēn]1.区划开:分开。划分。分野(划分的范围)。分界。分明。条分缕析。分解。2.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:分发。分忧。分心劳神。3.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:分会。分行(háng)。4.散,离:分裂。分离。分别。分崩离析。分门别类。5.辨别:区分。分析。6.区划而成的部分:二分之一。7.一半:人生百年,昼夜各分。春分。秋分。[fèn]1.名位、职责、权利的限度:分所当然。身分。分内。恰如其分。安分守己。2.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:成分。天分(天资)。情分(情谊)。3.料想:“自分已死久矣”。4.同“份”,属于一定的阶层、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:知识分子。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书桌上堆满文件却找不到急需的发票,手机相册存着三千张图片却翻不出上周的聚餐合照?这时候就需要"目别汇分"的智慧了。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"用眼睛区分、按类别汇总",简单来说就是把杂乱的东西看明白、理清楚。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小王搬家时把四季衣物、厨房用品、电子设备全部塞进纸箱,结果新家整理时,他先把物品摊开在地板上观察(目别),再把同类型物品装进对应收纳盒(汇分),三天的工作量缩短到五小时完成。这个过程完美诠释了"先识别差异,再系统归类"的操作逻辑。
工作中如何实践?市场部小张收到二十份客户反馈,他没有逐条处理,而是先快速浏览找出投诉类型(产品质量、物流延迟、客服态度),再用表格分类统计出现频率,最终形成的分析报告让整改方向一目了然。这种处理方式比逐个击破效率提升70%以上。
我观察到很多人陷入"越忙越乱"的怪圈,往往是因为缺少分类意识。就像整理书架,与其反复擦拭灰尘,不如先把书籍按专业领域/阅读频率分区摆放。这个过程中,观察判断比盲目行动更重要——这或许就是古人创造这个成语时想传递的深层智慧。
在数字化时代,"目别汇分"有了新形态。有位程序员朋友开发了智能邮件过滤器,算法自动识别邮件性质(工作通知、促销信息、私人信件)并分流到不同文件夹,帮他每天节省45分钟查阅时间。这提醒我们:分类思维不仅能用在实体物品,更能优化虚拟空间的管理效率。
下次遇到复杂事务时,不妨先停下来说:"让我目别汇分一下"。就像拼图前先按颜色分组,解题前先理清已知条件,这个简单的停顿动作往往能打开新的解决思路。毕竟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分类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认知滤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