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iāo
  • mé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ù tiāo méi yǔ

成语解释:以眉目挑逗传情。

成语出处:清·王韬《淞滨琐话·魏月波》:“彼此目挑眉语,心许已久,苦不得间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情人间

繁体字形:目挑眉語

英文翻译:Flirt with one's eyes

目挑眉语的意思
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
挑:[tiāo]1.担:挑水。2.选择:挑选。3.挑剔:挑毛病。4.扁担和它两端挂着的东西:货挑儿。5.量词。用于成挑的东西:一挑水果。[tiǎo]1.用细长的东西的一头把东西举起或弄起:挑帘子。2.用细长的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拨出:挑火(拨开炉灶的盖火,露出火苗)。挑刺。3.挑动:挑拨是非。4.一种刺绣方法。用针挑起经线或纬线,连针带线从底下穿过去,以构成花纹、图案等。5.也叫提。汉字的一种笔画,即“㇀”。

眉:1.眉毛:浓眉。眉开眼笑。2.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:书眉。眉批。3.姓。

语:[yǔ]1.话:语言。语音。汉语。外语。成语。千言万语。2.说:细语。低语。不言不语。默默不语。3.谚语;成语:语云,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”4.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:手语。旗语。灯语。5.姓。[yù]告诉:不以语人。

成语评论

目挑眉语”这个成语,你听说过吗?它形容人用眼神和眉毛的动作传递暗示或挑逗的意思,不用开口就能“说话”。比如在职场中,同事A朝同事B挤了挤眼睛、挑了挑眉,对方立刻心领神会,默契地转移了话题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目挑眉语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成语和‘眉目传情’有什么不同?”其实两者都涉及眉眼传意,但“目挑眉语”更强调用动作传达具体信息,像是打暗号;而“眉目传情”更多用于表达情感,比如电视剧里男女主角互相对视时那种情意绵绵的氛围。

记得去年参加同学聚会,有个场景特别适合用这个成语。小林发现老同学在饭局上被追问隐私,突然对她快速眨了眨右眼,眉毛往门口方向一扬。这个动作看似随意,但小林马上接话:“哎呀我手机忘车里了,陪我去拿一下吧!”这种无声的“救援信号”,正是“目挑眉语”在现实中的生动运用。

在我看来,现代人虽然依赖手机沟通,但这种古老的交流方式反而显得珍贵。上周邻居阿姨在电梯里对我抬了抬眉毛,目光扫向新搬来的住户,我立刻明白她想提醒我注意夜间声响——这种瞬间的默契,比发十条微信都管用。

下次遇到不方便明说的情况,不妨试试用眉眼“说话”。比如在会议上看到领导皱眉,可以微微摇头示意同事停止发言;发现朋友要说出不该说的话,快速眨两下眼睛就能及时制止。这种无声的智慧,有时候比语言更有力量。

语言的边界之外,人类始终保留着用身体对话的本能。观察生活里的“目挑眉语”,不仅能更敏锐地捕捉他人情绪,也会让日常交流多一份心照不宣的趣味。就像古人说的: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,眉眼间的微妙动作,何尝不是另一种生动的语言?

"目挑眉语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