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xī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ù yǔ xīn jì

成语解释:语:谈话;计:计算。用眼睛示意,在心里盘算

成语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鲂传》:“目语心计,不宜唇齿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人的神态

繁体字形:目語心計

英文翻译:Eye language scheming

目语心计的意思
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
语:[yǔ]1.话:语言。语音。汉语。外语。成语。千言万语。2.说:细语。低语。不言不语。默默不语。3.谚语;成语:语云,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”4.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:手语。旗语。灯语。5.姓。[yù]告诉:不以语人。
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
计:1.计算:核计。共计。不计其数。数以万计。2.测量或计算度数、时间等的仪器:体温计。血压计。晴雨计。3.主意;策略;计划:计策。巧计。缓兵之计。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。百年大计,质量第一。4.做计划;打算:设计。为加强安全计,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。5.计较;考虑:不计成败。无暇计及。6.姓。

成语评论
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?两个人明明没开口说话,却通过眼神交汇就完成了信息传递?比如菜市场里,妈妈瞪了一眼跃跃欲试想拿糖果的孩子,小孩立刻缩回手——这就是"目语心计"的生动写照。这种无需言语的默契,往往比长篇大论的说教更有穿透力。

工作中也常见类似场景。会议室里主管轻抬眉毛,下属马上领会要补充数据;同事间使个眼色,立即明白该由谁接过话茬。这种眼波流转间的信息传递,其实暗含着三个要素:长期相处的默契度、共同的工作语境、以及关键时刻的注意力集中。

有人可能会问:在通讯软件泛滥的今天,这种传统交流方式还有存在价值吗?其实视频会议时,我们依然会通过镜头观察对方微表情。上周和海外团队连线时,我注意到项目经理扶眼镜的小动作,立即意识到他其实不认同当前方案,及时追问果然发现了技术漏洞。这种隔着屏幕的"目语心计",证明人类对非语言沟通的需求从未消失。

个人认为,这种交流方式最妙处在于其"可进可退"的特性。朋友聚会时,用眼神示意同伴该结束尬聊;相亲场合里,用目光暗示闺蜜帮忙解围。这些场景中,语言直说可能伤及面子,而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传达心意,又保留了回旋余地。

培养这种能力其实有迹可循。多观察身边人的表情习惯,注意不同情境下的典型反应,就像学习一门无声的外语。有次我留意到邻居阿姨取快递时总会先看物流单再看包裹,后来她眼睛突然在某个包裹上多停留两秒,我立刻提醒她核对信息,果然发现送错了楼层。

当我们在数字化洪流中越走越远时,不妨偶尔放下手机,重新激活这种与生俱来的沟通本能。毕竟有些细腻的情感波动,再精准的emoji也替代不了瞳孔细微的缩放,再快的网络速度也追赶不上目光交汇时刹那的心领神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