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áng
  • zhě
  • jì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áng zhě dé jìng

成语解释: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。也比喻埋没人才。
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盲者得镜,则以盖卮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埋没人才

繁体字形:盲者得鏡

英文翻译:The blind get the mirror

盲者得镜的意思

盲:1.瞎;看不见东西:盲人。2.比喻对某种事物不能辨别或不懂:文盲。色盲。舞盲。电脑盲。3.盲目地:盲从。盲动。

者:1.用在形容词、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、动词性词组后面,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:强者。老者。作者。读者。胜利者。未渡者。卖柑者。符合标准者。2.用在某某工作、某某主义后面,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:文艺工作者。共产主义者。3.用在“二、三”等数词和“前、后”等方位词后面,指上文所说的事物:前者。后者。二者必居其一。两者缺一不可。4.用在词、词组、分句后面表示停顿:风者,空气流动而成。5.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(多见于早期白话):路上小心在意者!6.姓。7.指示代词。义同“”(多见于早期白话):者番。者边。

得:[dé]1.得到(跟“失”相对):取得。得益。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。2.演算产生结果:二三得六。五减一得四。3.适合:得用。得体。4.得意:自得。5.完成:饭得了。衣服还没有做得。6.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,表示同意或禁止:得,就这么办。得了,别说了。7.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,表示无可奈何:得,这一张又画坏了!8.助动词。用在别的动词前,表示许可(多见于法令和公文):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。9.用在别的动词前,表示可能这样(多用于否定式):水渠昨天刚动手挖,没有三天不得完。[de]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动作已经完成(多见于早期白话):出得门来。[děi]1.助动词。需要: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。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?2.“得”的否定是“无须”或“不用”,不说“不得”。3.助动词。表示揣测的必然:快下大雨了,要不快走,就得挨淋。4.舒服;满意:这个沙发坐着真得。

镜:1.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:镜子(亦指“眼镜”)。镜台。镜匣。镜奁。铜镜。穿衣镜。2.利用光学原理制造的各种器具,上面的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:镜头。镜片。眼镜。胃镜。凸镜。凹镜。三棱镜。望远镜。显微镜。3.监察,借鉴:镜戒。4.照耀:“荣镜宇宙”。

成语评论

盲者得镜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有点费解——盲人拿到镜子,既看不见自己的脸,也欣赏不了镜子的精美,不是白费力气吗?这个比喻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。比如,朋友送你一台最新款游戏机,但你是个对电子设备毫无兴趣的园艺爱好者,这份礼物再好,也只能在角落里积灰。

核心问题:这个成语到底想表达什么? 它揭示了一个常见的矛盾:资源错配。就像把鱼饲料喂给仓鼠,把防晒霜送给北极熊,东西本身有价值,却因为“用错了地方”而失去意义。有人可能会问:“那如果盲人把镜子转送给别人,不就解决问题了吗?”确实!这说明物品的价值不在于它多昂贵,而在于它能否满足实际需求

最近遇到个真实案例:某科技公司给程序员团队每人发了高档化妆品礼盒。这群整天对着代码的工程师们哭笑不得:“我们是需要防脱发洗发水,但真的用不上眼影盘啊!”这种表面关怀实则缺乏洞察的行为,反而成了现代版的“盲者得镜”。

延伸思考:为什么人们总在重复这种错误? 观察发现,很多人在给予时容易陷入自我感动模式——送礼物只顾自己觉得“好”,却忽略对方是否“需要”。就像父母给孩子买习题册当生日礼物,孩子收到时眼里的光瞬间熄灭的场景,本质上都是“需求洞察”的缺失。

个人认为,现代社会资源过剩反而加剧了这种错配。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、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,都在诱惑我们“多多益善”。但真正重要的,是像中医把脉那样先诊断再开方。与其给沙漠里的人送雨伞,不如递瓶矿泉水;与其给夜班司机送墨镜,不如送杯热咖啡。

下次看到有人收到不合适的礼物却强颜欢笑时,不妨会心一笑:这又是“盲者得镜”的现实演绎。而当我们自己成为那个“送镜子的人”,或许该停下来想想:对方真正需要的,是能照见容颜的镜子,还是能照亮前路的灯笼?

"盲者得镜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