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ián yún wò shí
成语解释:比喻山居生活。
成语出处:唐刘禹锡《西山半若试茶歌》:“欲知花乳清泠味,须是眠云卧石人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山居生活
繁体字形:瞑雲臥石
英文翻译:Sleeping cloud and sleeping stone
眠:1.睡眠:失眠。安眠。长眠(指死亡)。2.某些动物的一种生理现象,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不动不吃:冬眠。蚕三眠了。
云:1.说:人云亦云。不知所云。2.表示强调:岁云暮矣。3.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、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。4.指云南:云腿(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)。5.姓。
卧:1.躺下:仰卧。卧倒。病得很重,在床上卧了三天。2.使婴儿躺下:把小孩儿卧在炕上。3.(动物)趴:卧牛。鸡卧在窝里。4.睡觉用的:卧室。卧房。卧铺。5.指卧铺:硬卧。软卧。6.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:卧个鸡子儿。
石:[shí]1.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,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:花岗石。石灰石。石碑。石板。石器。见〖岩石〗。2.指石刻:金石。3.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:药石。4.姓。[dàn]容量单位,10斗等于1石。(在古书中读shí,如“二千石、万石”等。)
“眠云卧石”这成语听起来挺玄乎,但说白了就是“躺云上睡觉,趴石头上休息”,用来形容人活得特别潇洒自在,和大自然融为一体。比如《红楼梦》里贾宝玉吐槽自己:“我若生在古代,必学那眠云卧石的高人,省得天天被规矩捆着手脚。”你看,这话表面抱怨,实则藏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和“归隐山林”有啥区别?其实两者都表达逃离世俗,但“眠云卧石”更强调随性。就像现代人周末跑去野餐,帐篷里躺着看云,溪边石头上啃三明治——这不就是当代版“眠云卧石”么?我有个程序员朋友,每年必请假去山里住木屋,他说:“对着电脑敲代码是工作,对着石头敲键盘才是生活。”
再看个反例。电视剧里常演霸道总裁包下整个海岛度假,可镜头切到他躺在私人沙滩时,观众总觉得缺了点味道。为啥?因为真正的“眠云卧石”讲究的是自然不做作,不是拿钱砸出来的仪式感。就像苏东坡当年被贬黄州,穷得只能睡破庙,却写下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”——这种苦中作乐的本事,才是成语的精髓。
现在很多网红景点搞“禅意民宿”,竹帘子配鹅卵石路,房费动辄上千。我倒觉得,与其追求形式上的“眠云卧石”,不如学学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”的心态。上个月我在小区绿化带发现块造型奇特的石头,现在成了我的专属读书角。邻居笑我寒酸,可我知道,只要心里揣着片山水,水泥森林里也能卧出诗意。
说到底,这个成语就像个随身携带的滤镜。有人用它逃避现实,有人拿它对抗焦虑。但真正重要的是,别让“眠云卧石”变成逃避责任的借口。就像古人说的“大隐隐于市”,能在车水马龙里守住内心的云淡风轻,才是现代人该修炼的本事。下次堵车时,不妨把方向盘想象成溪边圆石,说不定就能咂摸出点野趣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