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ián
  • shuāng
  • xuě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ián shuāng wò xuě

成语解释:睡卧于霜雪之中。形容在外劳苦。

成语出处:元·关汉卿《哭存孝》第二折:“我也曾苦征恶战,眠霜卧雪,多有功勋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旅途辛劳

繁体字形:瞑霜臥雪

英文翻译:Sleeping frost and sleeping snow

眠霜卧雪的意思

眠:1.睡眠:失眠。安眠。长眠(指死亡)。2.某些动物的一种生理现象,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不动不吃:冬眠。蚕三眠了。

霜:1.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。2.白色如霜的粉末:柿霜。3.比喻白色:霜鬓。

卧:1.躺下:仰卧。卧倒。病得很重,在床上卧了三天。2.使婴儿躺下:把小孩儿卧在炕上。3.(动物)趴:卧牛。鸡卧在窝里。4.睡觉用的:卧室。卧房。卧铺。5.指卧铺:硬卧。软卧。6.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:卧个鸡子儿。

雪:1.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,多为六角形,是气温降低到0℃以下时,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。2.颜色或光彩像雪的:雪白。雪亮。3.姓。4.洗掉(耻辱、仇恨、冤枉):雪耻。雪恨。昭雪。洗雪。

成语评论

眠霜卧雪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?其实它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奋斗。比如:“古代商队穿越戈壁时,常常需要眠霜卧雪,靠着对财富的渴望撑过刺骨寒风。”这里用自然环境的恶劣,反衬出人的毅力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只能用在古代场景吗?当然不是!比如:“科研团队在北极考察时,设备故障导致帐篷倒塌,大家硬是眠霜卧雪三天,终于等到救援直升机。”现代语境下,成语依然能生动传递克服逆境的画面感。

我发现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,它不单是描述吃苦,更暗示着“主动选择”。就像登山爱好者常说:“想要登顶珠峰,谁没经历过眠霜卧雪的夜晚?”这种主动拥抱挑战的态度,恰恰是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——毕竟,待在恒温空调房里可培养不出真正的韧性。

有个有趣的现象:自然界中,冬眠的熊其实更接近“眠霜卧雪”的字面意思。但人类使用这个成语时,总带着昂扬的劲头。比如:“建筑工人在零下20度的工地眠霜卧雪,只为春节前完成民生工程。”这里既没有悲情渲染,又传递出默默奉献的温暖力量。

或许我们应该重新理解这个成语——它不只是吃苦的代名词,更像是一面镜子。当看到外卖小哥冒雨送餐、程序员通宵调试代码,这些当代的“眠霜卧雪”场景,不也闪耀着同样动人的光芒吗?环境的形态在变,但那份咬牙坚持的劲头,始终是人类最珍贵的品质。

"眠霜卧雪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