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uì miàn àng bèi
成语解释:指德性表现于外,而有温润之貌,敦厚之态。指有德者的仪态。
成语出处: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君子所性,仁义利智根於心。其生色也,睟然见於面,盎於背,施於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道德修养到家
繁体字形:睟面盎背
英文翻译:Suface and back
睟:[suì]1.润泽:“魏国先生,有睟其容。”2.颜色纯一。3.眼睛清明。[zuì]眼边。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盎:1.古代一种腹大口小的器皿。2.洋溢;盛(shèng):盎然。
背:[bèi]1.躯干的一部分,部位跟胸和腹相对:后背。背影。擦擦背。2.(背儿)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:手背。刀背儿。墨透纸背。3.(Bèi)姓。4.背部对着(跟“向”相对):背山面海。背水作战。人心向背。5.离开:背井离乡。6.躲避;瞒:光明正大,没什么背人的事。7.背诵:背台词。书背熟了。8.违背;违反:背约。背信弃义。9.朝着相反的方向:他把脸背过去,装着没看见。10.偏僻:背静。背街小巷。深山小路很背。11.不顺利;倒霉:手气背。12.听觉不灵:耳朵有点背。[bēi]1.(人)用脊背驮:把草捆好背回村去。2.负担;承担:背债。这个责任我还背得起。3.指一个人一次背的量:一背麦子。一背柴火。
提到“睟面盎背”这个成语,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。其实它出自《孟子》,原意是形容君子的道德修养由内而外自然流露,面色红润、背部丰盈,显得精神饱满。比如:“这位老教授虽已年过七旬,但睟面盎背、步履稳健,学生们总说他‘像一棵长青树’。” 这样的例子是不是让成语变得更具体了?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?” 简单来说,它强调的是内在修养与外在气质的统一。就像一盆精心照料的植物,根系健康才能枝叶繁茂。比如职场中,“那位新来的实习生虽然经验不足,但待人诚恳、做事专注,时间一久竟也显出一种睟面盎背的从容感。” 这说明内心的端正态度,确实会影响外在状态。
我观察到,现代人常常追求“快速变美”或“立竿见影的气质提升”,但“睟面盎背”反而提醒我们:真正的光彩往往来自长期的积累。 就像健身房里,有人为了拍照打卡摆姿势,有人默默坚持训练计划——后者流汗时的挺拔姿态,或许更贴近这个成语的深意。
再举个反例:“如果一个人每天熬夜刷手机、饮食不规律,即便用再贵的护肤品,也很难有睟面盎背的精气神。”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有趣——身体状态是内在生活的“显示屏”,藏不住敷衍了事的痕迹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对当代生活依然有启发。在快节奏的社会里,我们或许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“可持续的自我管理”:与其追求表面的光鲜,不如先打理好内心的“花园”——规律作息、保持学习、善意待人,这些看似平凡的选择,终将在眉眼举止间开出花来。
下次遇到神采奕奕的人,不妨多留意他们的生活习惯。你会发现,“睟面盎背”从来不是偶然的运气,而是日复一日认真生活的副产品。就像古人说的:“有诸内,必形诸外。” 这句话穿越千年,依然在告诉我们同一个真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