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ǔ zhù zhī wēi
成语解释:从明显的表象,推知到隐微的内情。
成语出处:《文选 王粲〈赠文叔良〉诗》:“探情以华,睹著知微。”李善注:“ 《越绝书》:‘子胥曰:圣人见微知著,睹始知己。’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覩著知微
英文翻译:A glimpse of the works
睹:看见:耳闻目睹。有目共睹。熟视无睹。睹物思人。
著:[zhù]著作:名著。译著。[zhuó]1.同“着1”(zhuó)。2.同“着2”(zhuó)。[zhe]同“着”(·zhe)。
知:[zhī]1.晓得,明了:知道。知名(著名)。知觉(有感觉而知道)。良知。知人善任。温故知新。知难而进。知情达理。2.使知道:通知。知照。3.学识,学问:知识,求知。无知。4.主管:知县(旧时的县长)。知府。知州。知宾(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。亦称“知客”)。5.彼此了解:相知。知音。知近。6.彼此了解、交好的人:故知(老朋友)。[zhì]古同“智”,智慧。
微:1.细小;轻微:细微。微风。谨小慎微。相差甚微。2.(某些计量单位的)百万分之一:微米。微安。微法。3.衰落:衰微。4.精深奥妙:微妙。微言大义。5.稍微;略微:微感不适。面色微红。
哎呦喂,说到“睹著知微”这个成语,咱先别急着查字典,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比如老王开了一家包子铺,生意突然火爆,别人都夸他运气好,可老王自己心里门儿清:“哪儿啊!我天天蹲店门口看顾客排队,发现大伙儿嫌传统包子皮太厚,这才改良成了薄皮大馅。”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“睹著知微”吗?从表面热闹看出门道,才能抓住商机。
这时候有人要问了:“这和‘见微知著’有啥区别啊?”问得好!举个栗子,同样是看包子铺,如果老王发现面粉涨价了,立马囤货防止成本上涨,这叫“见微知著”;而“睹著知微”更像是看到店铺排长队(明显现象),进而发现顾客的真实需求(深层原因)。说白了,一个是从小细节推大趋势,另一个是从大现象挖小真相。
再唠个历史梗。当年诸葛亮草船借箭,旁人只看见大雾天去送死,人家孔明却从曹军“箭如雨下”的阵仗里,摸透了对方不敢近战的怂样儿。这种从敌军嚣张表象看穿其战术弱点的操作,不就是活生生的“睹著知微”?你品,你细品,是不是比教科书解释带感多了?
说到这儿啊,我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。现在短视频平台动不动就“爆款内容”,有人光盯着点赞量眼红,真正会玩的创作者却能从评论区里扒拉出用户偏好。比如某三农博主发现“农村土灶”视频总有人问锅巴做法,转头就出了系列美食教程——这波操作我给满分!所以说嘛,观察表象背后的用户小心思,可比盲目跟风强多了。
最后唠点个人看法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“睹著知微”简直是行走江湖的必备技能。别光被网红店的长队唬住,多想想为啥隔壁老王煎饼摊默默开了二十年;别看直播带货数据漂亮,要琢磨人家选品逻辑背后的消费心理学。记住咯,现象是鱼,本质才是渔,会钓鱼的永远饿不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