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àn wáng wǎng bài
成语解释:瞰:窥看;亡:外出。看到对方不在家时前去拜访。形容本来不想拜见,却又要走一趟拜访的过场
成语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孔子亦瞰其亡也,而往拜之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瞰亡往拜
英文翻译:Looking at the dead and worshiping
瞰:1.从高处向下看:俯瞰。鸟瞰。2.窥视。
亡:[wáng]1.逃:逃亡。流亡。2.失去:亡佚。亡羊补牢。3.死:伤亡。死亡。4.灭:灭亡。亡国奴。救亡。兴亡。[wú]古同“无”,没有。
往:1.去:徒步前往。2.向;朝:往东。往何处去?3.过去的:往日。
拜:[bài]1.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:对拜。叩拜。跪拜。引恭敬地:拜托。拜访。拜望。拜请。[礼拜]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。转周、星期的别称。2.行礼祝贺:拜年。拜寿。3.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:拜将。拜师。[bái][拜拜](外)再见。引结束某种关系。
“瞰亡往拜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背后的小智慧却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举个例子:同事在会议上滔滔不绝地抱怨领导,你内心不认同但不想当面反驳,于是借口“突然要接电话”离开会议室——这算不算一种“瞰亡往拜”?
这个成语的核心是什么?其实它描述的是察觉到对方即将陷入困境时,主动避开矛盾焦点的做法。比如朋友找你借钱,你明知他信用不好,但直接拒绝会伤感情,于是提前说“最近刚买了房手头紧”。这种“预判式回避”既能保护自己,又不让对方难堪。
职场中的经典场景:市场部小王听说总监要调整绩效考核标准,担心新规对自己不利。他在茶水间听到总监脚步声,立刻转身走向打印机“处理紧急文件”。这种提前避开潜在冲突的行为,正是成语的现代版诠释。
社交场合的灵活应用:亲戚聚会时,长辈开始催婚。表姐见状立刻举起酒杯:“二叔,听说您最近钓鱼又破纪录啦?”通过转移话题化解尴尬,比硬碰硬的争辩更显智慧。这让我想到:有时候迂回战术不是软弱,而是留给彼此体面的空间。
现代人还需要这种处世哲学吗?我的观察是:在强调效率的今天,“瞰亡往拜”依然有价值,但要把握分寸。就像处理客户投诉时,有经验的客服不会直接说“这是你的问题”,而是引导对方关注解决方案。但若遇到原则性问题,比如职场性骚扰,这时候的“避而不见”就可能变成纵容。
最后看个反例:小区业主群里有人造谣物业贪污,老张明明知道真相却选择沉默。这种该发声时的“瞰亡往拜”,反而让误会愈演愈烈。可见成语的使用就像调味料——适量能提鲜,过量就变味。真正的高手,懂得在回避与直面之间找到动态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