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īn
  • jiū
  • shōu
  • liá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īn jiū shōu liáo

成语解释:形容骄傲、急躁、暴戾。

成语出处:《荀子 议兵》:“旁辟曲私之属为化而公,矜纠收缭之属皆为之化而凋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性格

繁体字形:矜糾収繚

英文翻译:arrogant and irascible

矜纠收缭的意思

矜:[jīn]1.怜悯;怜惜:矜怜。2.自尊自大;自夸:骄矜。不矜不伐(不自大自夸)。3.慎重;拘谨:矜持。[guān]1.同“”。2.同“”。[qín]古代指矛柄。

纠:1.缠绕:纠纷。纠缠。2.姓。3.集合:纠合。纠集。4.纠正:纠偏。有错必纠。

收:1.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;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:收拾。收藏。收集。收篷。衣裳收进来了没有?2.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:收回。收复。收税。没收。收归国有。3.获得(经济利益):收入。收益。收支。4.收获;收割:收成。秋收。麦收。今年早稻收得多。5.接;接受;容纳:收报。收留。收容。收礼物。收徒弟。6.约束;控制(感情或行动):收心。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,简直收不住了。7.逮捕;拘禁:收监。8.结束;停止(工作):收工。收操。收场。

缭:1.缠绕:缭绕。2.一种缝纫方法。用针线斜着缝:缭缝儿。缭贴边儿。帮我缭几针。

成语评论

矜纠收缭”这个成语听起来像绕口令,但它的含义其实很具体。我们先看一个例子:部门会议上,老张因为同事的方案与自己思路不同,突然拍桌怒吼:“你们懂什么专业!”——这种用情绪代替沟通的状态,正是“矜纠收缭”的生动写照。

这个成语到底描述什么?它特指人性情暴戾、难以调和的状态。比如邻居王阿姨总在业主群发60秒语音方阵,只要别人意见不同就骂对方“没素质”。这种把正常讨论变成情绪对抗的行为,就像成语里的“纠”和“缭”字,呈现出纠缠难解的负面状态。

为什么现代人更需要警惕这种状态?在压力倍增的职场环境中,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景:程序员小李熬夜改了三版方案,听到产品经理说“再调下交互”时突然摔键盘。其实暴躁背后往往是未被理解的焦虑,就像紧绷的琴弦稍触即断。这时更需要“收”的智慧——深呼吸十秒,往往比争辩十句更有效。

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成语?它不仅适用于形容性格缺陷,更能警示沟通方式。比如形容某次失败的商务谈判:“双方矜纠收缭的对话,让合作可能化为泡影”。相较于直接说“谈崩了”,这个成语更精准地刻画出情绪对抗导致理性失效的过程。

笔者在工作中发现,越是专业领域突出的人,越容易陷入“矜纠收缭”的陷阱。就像米其林主厨执着于正宗做法,却听不进食客想要少盐的建议。其实真正的专业应当像水一样,既有坚持的硬度,又有接纳的柔度——这或许才是破解这个千年成语困局的现代解法。

当我们再次遇到意见冲突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的画面感:纠缠的线团需要耐心梳理,而不是用力拉扯。放下“我对你错”的执念,沟通的绳结自会松动。毕竟,比起做永远正确的“专家”,成为解决问题的“解铃人”更有价值。

"矜纠收缭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