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ǐ kǒu dǐ lài
成语解释:一口咬定,死不承认。
成语出处:叶兆言《花煞》第一卷第一章:“裕顺吓了一跳,连忙矢口抵赖,咬定绝无此事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繁体字形:矢口抵賴
英文翻译:refuse to admit even unto death
矢:1.箭:有的(dì)放矢。2.古又同“誓”:矢口抵赖。矢志不移。3.古又同“屎”:遗矢。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抵:1.支撑:抵住门别让风刮开。他用手抵着下巴颏儿。2.抵挡;抵抗:抵制。3.抵偿:抵命。4.抵押:用房屋做抵。5.抵消:收支相抵。6.相当;能代替:一个抵两个。7.抵达;到:平安抵京。
赖:1.依赖;依靠:仰赖。完成任务,有赖于大家的努力。2.指无赖:耍赖。赖皮。他说话不算数,太赖了。3.留在某处不肯走开:孩子看到橱窗里的玩具,赖着不肯走。4.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责任;抵赖:赖债。赖婚。事实俱在,赖是赖不掉的。5.硬说别人有错误;诬赖:自己做错了,不能赖别人。6.责怪:大家都有责任,不能赖哪一个人。7.姓。8.不好;坏:好赖。今年庄稼长得真不赖。不论好的赖的我都能吃。
提到“矢口抵赖”,许多人会想到“咬死不认账”的场景。比如考试作弊被老师抓现行,学生硬着头皮说“我没抄”;或者同事把项目搞砸了却甩锅:“这事儿和我没关系!”这种时候,当事人往往心里发虚,但嘴上比谁都硬。
为什么有人宁可撒谎也不承认?其实背后藏着两种心理:要么是害怕承担后果,比如丢了面子、被惩罚;要么是心存侥幸,觉得只要不松口就能蒙混过关。就像小孩偷吃饼干被妈妈发现,嘴上沾着饼干屑还要说“不是我”,这种矛盾又滑稽的行为,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。
去年公司团建时发生过真实案例:茶水间的咖啡机被人弄坏了,监控明明拍到小王最后使用,他却一口咬定“我走的时候还好好的”。后来行政主管调取操作记录,发现他误触了清洁模式导致设备故障。真相大白后小王才坦白:“怕赔三个月工资,脑子一热就嘴硬了。”这种案例说明,抵赖往往让小事变大,反而更伤信誉。
现代社会信息透明,抵赖真的有用吗?十年前或许还能糊弄,如今到处都是“数字脚印”。就像去年某网红带货翻车,直播间里信誓旦旦说“绝对正品”,结果消费者拿着鉴定报告维权,平台交易记录、物流信息全都成了证据链。这种时代背景下,抵赖反而像在流沙里挣扎——越用力陷得越深。
个人认为,承认错误需要勇气,但这份勇气能换来意想不到的转机。前阵子邻居家孩子踢球砸坏我家玻璃,家长带着孩子登门道歉还主动赔偿。这种坦诚不仅化解了矛盾,还让我主动提出“下次可以把球踢到我家后院空地”。你看,真诚带来的良性互动,往往比抵赖更划算。
观察身边会发现,习惯性抵赖的人往往活得更累。他们需要不断编织新谎言来掩盖旧漏洞,就像用破渔网打水——费尽力气却留不住信任。反观那些敢于直面问题的人,虽然短期可能吃亏,但长期积累的口碑会成为隐形财富。毕竟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,一个人的信用值可比面子值钱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