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ǎo qíng shì zhà
成语解释:以虚假的现象伪装欺骗别人。
成语出处:宋 朱熹《与宰执札子》:“伏念熹昨以蒙思进职,辄具辞免,非敢矫情饰诈,罔上盗名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矯情飾詐
英文翻译:Affectation
矫:[jiǎo]1.把弯曲的弄直;纠正:矫正。2.强壮;勇敢:矫健。3.假托:矫命。[jiáo]〔矫情〕〈方〉强词夺理,无理取闹:别太矫。情(qing)。
情:1.感情:热情。有情。无情。温情。2.情面:人情。讲情。托情。求情。3.爱情:情书。情话。谈情。4.情欲;性欲:春情。催情。发情期。5.情形;情况:病情。军情。实情。灾情。6.情理;道理:合情合理。不情之请。
饰:1.装饰;打扮:修饰。粉饰。2.装饰用品:首饰。3.遮掩:掩饰。文过饰非。4.扮演角色:他在《逼上梁山》里饰林冲。
诈:1.欺骗:欺诈。诈财。诈取。兵不厌诈。2.假装:诈降。诈死。3.用假话试探,使对方吐露真情:他是拿话诈我,我一听就知道。
小明在朋友圈晒出一张深夜加班的照片,配文“为了梦想拼尽全力”,可实际上他只是在公司打游戏到十点。这种刻意营造努力人设的行为,就是典型的矫情饰诈。
为什么人们会矫情饰诈? 就像邻居张阿姨总爱炫耀儿子考了全班第一,其实只是进步了五名。这种行为背后往往藏着不自信——通过虚构或夸张的表演,试图获得他人认可。但就像纸灯笼经不起风吹,伪装出来的形象迟早会被戳破。
记得去年部门竞选时,同事老王逢人就说自己“从不计较职位高低”,结果私下给领导送了三回茶叶。这种言行不一的矫情饰诈,反倒让他在民意投票中惨败。这告诉我们:真诚才是人际交往的硬通货。
如何识别矫情饰诈? 观察TA的行动是否与语言匹配。就像总把“视金钱如粪土”挂在嘴边的人,可能对聚餐AA制格外计较。真正的品格不需要反复声明,就像成熟的稻穗总是低着头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直播行业里越是强调“家人们我绝对不赚钱”的主播,往往带货佣金越高。这种矫情饰诈反而会引起观众警觉,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反观那些坦然承认“我要养团队”的博主,倒更容易获得理解。
生活中适度修饰本无可厚非,就像求职时会优化简历。但若把矫情饰诈当成常规操作,就像给塑料花喷香水——初闻沁人心脾,细品终究不是真花香。保持七分真实三分修饰,或许才是现代社会的生存智慧。
最后想起个真实故事:有位作家在签售会上被问“您写作时痛苦吗”,他坦然笑道:“截稿前赶工确实痛苦,但拿到版税时特别快乐。”这份接地气的诚实,反而让读者觉得可爱。你看,真实自有千钧之力,远比矫饰的人设更禁得起时间考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