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ǎo jiǎo bù qùn
成语解释:矫矫:翘然出众的样子;群:与众不同。形容高超出众,不同一般。
成语出处:唐 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 飘逸》:“落落欲往,矫矫不群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定语;指卓异出众
繁体字形:矯矯不羣
英文翻译:out of the ordinary
矫:[jiǎo]1.把弯曲的弄直;纠正:矫正。2.强壮;勇敢:矫健。3.假托:矫命。[jiáo]〔矫情〕〈方〉强词夺理,无理取闹:别太矫。情(qing)。
矫:[jiǎo]1.把弯曲的弄直;纠正:矫正。2.强壮;勇敢:矫健。3.假托:矫命。[jiáo]〔矫情〕〈方〉强词夺理,无理取闹:别太矫。情(qing)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群:1.聚在一起的人或物:人群。鸡群。建筑群。成群结队。2.众多的人:超群。群言堂。群策群力。3.成群的:群峰。群居。群集。4.用于成群的人或东西:一群孩子。一群马。5.姓。
什么是“矫矫不群”?这个成语听起来像在描述一个动作夸张的人,但实际上它传递着完全不同的含义。先来看个例子:公司会议上,当所有人都在附和领导提出的方案时,王工突然站起身说:“这个设计存在结构隐患,我建议重新测试。”全场安静了几秒,部门总监却笑着点头:“我们需要这样矫矫不群的声音。”
有人可能会问:“矫矫不群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?”这取决于具体语境。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用“矫矫青云姿”形容仙鹤,现代作家茅盾在《清明前后》中描写主角“像一匹受伤的狼,矫矫不群地蹲踞在草莽中”,前者展现超凡脱俗的优雅,后者则暗含孤傲的危险性。可见这个成语本身像块璞玉,在不同场景中会折射出不同光彩。
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个成语?试想这样的场景:大学社团招新时,有个穿汉服的女生在清一色JK制服人群中格外醒目。社长对副手说:“我们需要这样矫矫不群的新鲜血液。”这里的运用既点明了视觉独特性,又暗示了文化多元的价值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现代职场中,“矫矫不群”正在从个性标签转变为竞争力。某科技公司的研发总监告诉我,他们团队最出色的程序员总是带着毛绒玩具上班,这种看似孩子气的举动背后,藏着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。这让我想到,真正的矫矫不群不在于外在标新立异,而在于内在思维模式的独特性。
有个读者曾问我:“特立独行和不合群如何区分?”这恰是理解成语的关键。观察小区里的张先生就能明白:他每天清晨在院子里练太极,风雨无阻,邻居们渐渐跟着学起来;而对门李女士总在业主群发长语音投诉,渐渐没人回应。前者是矫矫不群的坚持,后者则是缺乏同理心的孤僻。
在自媒体时代,这个成语有了新注解。某位坚持手绘插画的博主,在AI绘画风潮中反而获得百万粉丝。她的每条视频开头都是:“我知道你们觉得老土,但笔尖划过宣纸的触感无可替代。”这种明知潮流而坚持本心的态度,正是数字时代的矫矫不群。
最后想到个值得深思的现象:东京街头的“银发模特队”,六七十岁的奶奶们穿着自己设计的时装走秀。当记者问为何要这样打扮,领队奶奶说:“年轻时为家庭收敛锋芒,现在该做回自己了。”这种生命阶段的觉醒,让矫矫不群有了更温暖的力量。或许我们都该在适当的时候,允许自己成为人群中最特别的那个光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