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duǎn
  • jīn
  • quē
  • liǎ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duǎn jīn quē liǎng

成语解释: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

成语出处: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分量不足

繁体字形:短斤缺两

英文翻译:Short weight

短斤缺两的意思

短:1.两端之间的距离小(跟“长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短刀。裤子裁短了。b)指时间:短期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缺少;欠:理短。缺斤短两。别人都来了,就短他一个人了。短你三块钱。3.缺点:取长补短。说长道短。揭短儿。护短。

斤:1.市制质量单位。10两为1斤,100斤为1担。1斤原为16两,后改为10两,合500克。2.古时砍伐树木的工具。

缺:1.缺乏;短少:缺人。缺材料。庄稼缺肥缺水就长不好。2.残破;残缺:缺口。完满无缺。这本书缺了两页。3.该到而未到:缺勤。缺课。缺席。4.旧时指官职的空额,也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:出缺。肥缺。补一个缺。

两:1.“两”和“二”用法不全同。读数目字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。小数和分数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零点二(0.2),三分之二”。序数也只用“二”,如“第二、二哥”。在一般量词前,用“两”不用“二”。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用“二”为多(“二两”不能说“两两”)。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“两”,如“两吨、两公里”。在多位数中,百、十、个位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二百二十二”。“千、万、亿”的前面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但如“三万二千”、“两亿二千万”,“千”在“万、亿”后,以用“二”为常。2.双方:两便。两可。两全其美。两相情愿。3.表示不定的数目,和“几”差不多:过两天再说。他真有两下子。我跟你说两句话。4.姓。5.质量或重量单位,10钱等于1两,旧制16两等于1斤,1两合31.25克;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,1两合50克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喂,今儿咱们来唠唠“短斤缺两”这个成语。你肯定听说过这个词儿吧?说白了就是商家给的分量不够,偷偷摸摸占顾客便宜。比如说老王去菜市场买三斤排骨,回家一称发现只有两斤半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短斤缺两嘛!

这时候有人要问了:“为啥总有人敢这么干呢?”(敲黑板)其实啊,这事儿跟成本压力和市场监督有关系。有些小摊贩为了省点钱,就在秤上动手脚。不过你懂的,现在市场监管越来越严,这种老套路可越来越不好使啦!
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上周我去买水果,明明看着老板称了五斤橘子,结果回家发现袋子底下压着俩烂的。这种“藏坏果充重量”的操作,不也算变相的短斤缺两吗?不过咱也得说句公道话,现在正规超市都用电子秤,这种情况确实少多了。

话说回来,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网购的“缩水”情况?前阵子我朋友网购十斤大米,到货发现包装袋上印着大大的“9.5kg”,实际一称只有8.7公斤。这种玩文字游戏的套路,本质上跟传统市场的短斤缺两没啥两样。不过现在平台都有维权通道,发现不对劲直接找客服,多半都能解决。

这里插句个人看法哈:诚信经营才是长久之道。那些总想着占小便宜的商家,可能暂时能多赚三五块,但把口碑做坏了,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。就像我们小区门口的张记粮油店,二十年来秤头从没差过分毫,现在街坊邻居都认准他家买。

最后说个冷知识:古代为了防止短斤缺两,衙门会在市场摆放标准秤砣。现在更厉害了,菜市场的公平秤都联网监管,连菜场大妈的电子秤都能打印小票。所以说啊,虽然老话讲“买的没有卖的精”,但如今消费者的眼睛可是越来越雪亮啦!

说到底,短斤缺两这事儿就像打地鼠游戏,总有人想钻空子,但规则和技术也在不断升级。咱们普通老百姓记住“货比三家不吃亏”,遇到可疑情况大胆复秤,保准让那些耍小聪明的商家现原形。下次买东西记得留个心眼儿哈!

短斤缺两的造句

  1. 造句 酿酒厂开除了酒店的老板,因为他总是短斤缺两,以获取额外的利润。
  2. 造句 那店主因卖东西短斤缺两而受罚.
  3. 造句 只是补给上短斤缺两、船只多年不给更替,就是常事了。
  4. 造句 每次有眼红的同行经过举报秦寿短斤缺两,惹来的是寡妇大婶们泼妇骂大街。
  5. 造句 陈三郎不识得无奸不商短斤缺两的道理,数出一串铜钱,然后提了鱼,往家里走。
  6. 造句 如果有好办法那不防实施一下,反正不短斤缺两。
  7. 造句 最近,巴西人在买厕纸的时候,突然发现花同样的钱买回来的厕纸明显比以前“短斤缺两”了。
  8. 造句 建议消费者购买饰品时,要求商家当场进行饰品的重量复秤,以免短斤缺两。
  9. 造句 赵诚和华少爷已经两次过招,第一次是在巴瑞公司的大办公室,华少爷伸腿绊出一脚,赵诚假装摔跤,摔得可是实实诚诚,半点也没短斤缺两。
  10. 造句 可记者在海淀区四海农贸市场暗访发现,海鲜厅的秤9成短斤缺两,有8两秤、7两秤,甚至还有半斤秤的,商贩说,亏秤一个月能多赚3万元。

"短斤缺两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