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chéng tāng shi
成语解释:比喻防守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。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辛毗传》:“兵法称:有石城汤池、带甲百万而无粟者,不能守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;形容十分坚固
繁体字形:石城湯池
英文翻译:city of strong fortification
石:[shí]1.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,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:花岗石。石灰石。石碑。石板。石器。见〖岩石〗。2.指石刻:金石。3.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:药石。4.姓。[dàn]容量单位,10斗等于1石。(在古书中读shí,如“二千石、万石”等。)
城:1.城墙:城外。万里长城。2.城墙以内的地方:城区。东城。3.城市(跟“乡”相对):山城。进城。满城风雨。连下数城。城乡物资交流。
汤:[tāng]1.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。也指烹调后以汁液为主的副食:米汤。姜汤。煲汤。2.开水;热水:赴汤蹈火。3.中药方剂。用水煎服:茵陈汤。4.也叫成汤、唐、大乙。商朝第一个君主。夏桀残酷暴虐,人民反对,诸侯叛离。汤起兵灭夏,约于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,都亳(今河南商丘)。[shāng]〔汤汤〕水流大而急。
池:1.池塘:游泳池。养鱼池。盐池。2.旁边高中间洼的地方:花池。乐(yuè)池。3.旧时指剧场正厅的前部:池座。4.护城河:城池。5.姓。
“石城汤池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背后藏着生动的画面感。比如一家科技公司在设计数据安全系统时,技术主管拍着胸脯说:“咱们这套防火墙得建成石城汤池,黑客就算用导弹也轰不开!”这里的“石城”指石头堆砌的城墙,“汤池”则是滚烫的护城河,合起来形容防御体系坚不可摧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战争场景吗? 其实不然。某次社区防汛演练中,志愿者指着新加固的堤坝说:“咱们现在可是石城汤池的配置,暴雨来了也不怕。”这说明无论是虚拟网络安全还是实体工程建设,只要涉及“坚固防护”的概念,这个成语都能派上用场。
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那些“看似普通实则强大”的事物。就像邻居张叔家那个其貌不扬的防盗门,厂家宣传时说“这门采用航天材料,简直是现代版的石城汤池”,结果真有小偷撬了半小时都没打开。这种古今结合的用法,既保留了成语的历史韵味,又赋予了新时代的科技感。
为什么用石头和沸水作比喻? 古人筑城讲究就地取材,石头城墙配烧开的护城河,确实能有效阻止冷兵器时代的进攻。这种组合产生的双重防护效果——物理屏障+高温威慑,恰好传达出“全方位防御”的核心概念。
在职场中也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。市场部王经理带团队做竞标方案时鼓励同事:“咱们的方案要把客户痛点解决得石城汤池,让竞争对手找不到突破口。”这里巧妙转化了原意,把防御性比喻转化为竞争优势,说明语言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使用。
下次遇到需要强调“牢固可靠”的场合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它比直白的“很坚固”多了层文化厚度,又比“固若金汤”少了些陈词滥调,就像给语言穿上了一件既有古典刺绣又带现代剪裁的外套,既实用又有观赏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