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biān
  • yōng
  • zhē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iān yōng zhēn sú

成语解释:砭:古代治病用的石针,治疗。救治凡庸鄙陋

成语出处:清 龚炜《巢林笔谈 双忠寺碑文》:“其论足以扶教维风,其文足以砭庸针俗,卓识大力,一空当世作者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针对时局采取对策

繁体字形:砭庸針俗

英文翻译:To criticize vulgarity

砭庸针俗的意思

砭:1.古代一种治病的石针。2.用石针扎穴位治病:针砭。3.刺:寒风砭骨。

庸:1.平凡;平庸:庸言庸行(平平常常的言行)。2.不高明;没有作为:庸人。庸医。庸庸碌碌。3.姓。4.用(多用于否定式):无庸细述。毋庸讳言。5.表示反问;岂:庸有济乎?。庸可弃乎?

针:1.缝衣物用的工具,细长而小,一头尖锐,一头有孔或钩,可以引线,多用金属制成:绣花针。缝纫机针。2.细长像针的东西:松针。指南针。表上有时针、分针和秒针。3.针剂:防疫针。打针。4.中医刺穴位用的特制的金属针:银针。毫针。5.中医用特制的金属针按穴位刺入体内医治疾病:针灸。6.姓。

俗:1.风俗:习俗。移风易俗。2.大众的;通行的;习见的:约定俗成。通俗。3.趣味不高的;令人厌恶的:庸俗。俗气。4.没出家的人;世俗:僧俗。还俗。

成语评论

说到"砭庸针俗"这个成语,咱们先拆开看看。砭是古代治病的石针,针就是银针,合起来就像医生治病一样,专门对付平庸和陋习。你比如说啊,最近看到某网红餐厅搞"食物盲盒",花大价钱可能吃到隔夜菜。这时候要是有个自媒体人写文章批评,不就是标准的砭庸针俗吗?说白了,这种行为就是在用文字当针,戳破那些不合理的商业套路。

有人可能要问:这和普通批评有啥区别?嘿,问得好!区别就在"针对性"上。就像老张在社区会议上怼物业乱收费,他可不是随便骂街,而是拿着收费明细表一条条比对,这种既有事实依据又直指痛点的做法,才算得上砭庸针俗。说白了,得像针灸大夫找穴位那样精准才行。

上周参加读书会时碰到个趣事。小王分享《儒林外史》时突然说:"范进中举这段,简直就是古代版的砭庸针俗啊!"大家先是一愣,接着都拍腿叫绝。你看,古人早就用文学创作来针砭科举制度的弊端了,这种文化基因到现在还在延续。你别说,经典文学里藏着不少这样的智慧。

现在有个现象挺有意思:年轻人爱用表情包讽刺社会现象。要我说,这何尝不是新时代的砭庸针俗?就像前阵子流行的"躺平"青蛙表情,看似戏谑,实则暗含对996文化的抗议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真正的砭庸针俗不能光图嘴爽,得像针灸那样既有痛感又治病。就像我常跟学生说的,批判不是目的,推动改变才是关键。

最近看直播发现,有些知识博主开始转型做"社会观察员"。有个叫老李的主播特有意思,他分析网红带货套路时总说:"咱们今天不骂人,就拿着放大镜找找这些套路里的'穴位'。"这种既幽默又有料的风格,不就是活学活用砭庸针俗吗?要我说啊,这种智慧用在网络时代,可比单纯吐槽高级多了。

说到底,砭庸针俗的精髓在于"带着解决方案的批判"。就像邻居大姐发现小区垃圾分类形同虚设,她没光抱怨,反而组织志愿者搞了个"垃圾银行"积分制度。你瞧,这既指出了问题,又给出了解法,比单纯吐槽高明不止一个段位。所以说啊,咱们老祖宗的智慧,搁现在照样好使!

"砭庸针俗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