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ò gé tí bá
成语解释:不遵常规选拔提升
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》:“打破那些关于台阶的过时的观念,创造一些适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台阶,这才能大胆破格提拔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选择
繁体字形:破格提拔
英文翻译:unconventionally promote
破:1.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:手破了。纸戳破了。袜子破了一个洞。2.使损坏;使分裂;劈开:破釜沉舟。势如破竹。破开西瓜。3.整的换成零的: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。4.突破;破除(规定、习惯、思想等):破格。破例。破记录。5.打败(敌人);打下(据点):攻破城池。大破敌军。6.花费:破钞。破费。破工夫。7.使真相露出;揭穿:说破。一语道破。案子已经破了。8.受过损伤的;破烂的:破衣服。房子很破了。9.讥讽东西或人不好(含厌恶意):谁看那破戏!
格:[gé]1.格子:方格纸。把字写在格儿里。四格儿的书架。2.规格;格式:品格。格律。合格。别具一格。3.品质;风度:人格。风格。性格。4.阻碍;限制:格于成例。5.某些语言中名词(有的包括代词、形容词)的语法范畴,用词尾变化来表示它和别的词之间的语法关系。例如俄语的名词、代词、形容词都有六个格。6.姓。7.推究:格物。8.打:格斗。格杀。[gē]形容某些碰击、断裂声:格格。格登。
提:[tí]1.垂手拿着有环、柄或绳套的东西:提壶。提灯。提篮。提包。提盒。提纲挈领。2.引领(向上或向前等):提心吊胆。提升。提挈。提携。3.说起,举出:提起。提出。提醒。提倡。提议。提名。提案。提要。4.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:提审。提犯人。5.率领,调遣:提兵。6.取出:提取。提货。7.汉字笔形之一,即挑。8.舀取油、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:油提。酒提。9.古代鼓名:“师帅执提”。10.姓。[dī]〔提防〕小心防备。[dǐ]投掷:“荆轲废,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”。
拔:1.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;抽出:拔草。拔剑。拔刺。拔了一颗牙。拔了祸根。2.吸出(毒气等):拔毒。拔火。拔罐子。3.挑选(多指人才):选拔。4.向高提:拔嗓子。5.超出;高出:海拔。出类拔萃。6.夺取;攻克(据点、城池等):连拔敌军三个据点。7.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: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。8.姓。
提到"破格提拔",很多人会联想到职场中的"火箭晋升"。比如新员工小王入职三个月,就因连续拿下三个大单,被公司直接提拔为区域经理——这就是典型的破格提拔。但这样的案例总伴随着疑问:凭什么他能跳过层层考核?
核心问题:破格提拔真的公平吗?传统晋升机制像爬楼梯,讲究资历与程序。但在特定场景下,当某人展现出远超岗位要求的能力时,"坐电梯"反而更合理。就像去年某科技公司将实习生直接任命为项目组长,因为这个学生开发的算法已经解决了团队半年未突破的技术瓶颈。
历史中早有类似智慧。北宋王安石破格启用布衣苏洵,明朝张居正二十出头就入翰林院,这些打破常规的用人决策,往往出现在旧制度难以适应新挑战的转折期。就像现代企业面对市场剧变时,更需要能快速解决问题的"特种兵"。
争议焦点:如何避免暗箱操作?关键在于建立透明的评估体系。某互联网大厂的做法值得借鉴:他们将破格晋升的审批流程可视化,所有特殊提拔必须经过跨部门答辩,用具体数据证明候选人的不可替代性。这种"非常规通道常规化管理"的模式,既保持灵活又守住底线。
个人认为,在AI加速替代常规岗位的时代,"破格提拔"会越来越常见。但企业需要建立"能力坐标系",让特殊晋升有据可依。就像足球教练临时换上替补球员,不是破坏规则,而是根据场上形势做出的最优调整。
教育领域也在发生改变。某高校试点"学术直通车"制度,允许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。这种突破年级限制的选拔机制,本质上也是学术领域的破格提拔,让真正的研究人才不必困在刻板的年限要求里。
任何突破常规的做法都需要配套措施。就像树木修剪,既要剪除枯枝给新芽腾空间,又不能伤及主干。特殊人才通道与传统晋升体系应当形成互补,而非对立。当"破格"成为制度化安排中的应急出口,组织才能保持足够的弹性应对各种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