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ò tóng zhī yè
成语解释:比喻已分不可复合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:《新唐书 李泌传》:“时李怀光叛,岁又蝗旱,议者欲赦怀光。帝博问群臣,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,曰:‘陛下与怀光,君臣之分不可复合,如此叶矣。’由是不赦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宾语;比喻已分不可复合的事物
繁体字形:破桐之葉
英文翻译:Broken Tung leaves
破:1.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:手破了。纸戳破了。袜子破了一个洞。2.使损坏;使分裂;劈开:破釜沉舟。势如破竹。破开西瓜。3.整的换成零的: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。4.突破;破除(规定、习惯、思想等):破格。破例。破记录。5.打败(敌人);打下(据点):攻破城池。大破敌军。6.花费:破钞。破费。破工夫。7.使真相露出;揭穿:说破。一语道破。案子已经破了。8.受过损伤的;破烂的:破衣服。房子很破了。9.讥讽东西或人不好(含厌恶意):谁看那破戏!
桐:1.泡桐。2.油桐。3.梧桐。4.(Tóng)姓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叶:[yè]1.叶子,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:树叶。复叶。2.某些像叶子的薄片:铜叶。扇叶。3.同“页”。4.较长时期的某一段:20世纪中叶。[xié]和洽。常指声音的调谐:叶声。叶韵。
“破桐之叶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一片被撕裂的桐树叶子,但它真正想表达什么呢?有人可能会问:“树叶破了有什么可比喻的?”其实,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原本完整的事物因为矛盾或外力被分裂,比如一个家庭因为争吵而疏远,或者朋友之间因误会产生隔阂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张和小李是多年的同事,两人合作的项目一直很顺利。但某天因为沟通失误,双方都误以为对方故意隐瞒关键信息,最终合作破裂。这时候可以说,他们的关系就像“破桐之叶”——曾经紧密,如今却四分五裂。这背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?其实是信任的缺失。如果两人能主动澄清误会,或许裂痕就能修复。
有人可能会好奇:“成语里的‘桐叶’为什么非得是桐树?”其实这里更多是象征意义。桐叶宽大且脉络分明,一旦撕裂,痕迹格外明显,就像人际关系中的矛盾,看似小事却容易留下长久的印记。不过换个角度看,桐叶即使破损,依然可以做成书签或手工材料——这也暗示了裂痕并非终点,转化思维或许能带来新的可能。
我个人认为,现代社会尤其需要理解这类成语的深意。比如在团队协作中,与其纠结“谁撕破了叶子”,不如关注“如何把碎片重新拼合”。毕竟,破了的叶子也能成为提醒:下一次握紧树叶时,记得轻拿轻放。
最后想抛一个问题:如果“破桐之叶”代表关系的破裂,那么它的反义词应该是什么?或许是“金石为开”?但后者更多强调坚持的力量。或许真正的答案在于:与其寻找对立的概念,不如学会在裂痕出现前,用理解与沟通为关系镀上一层保护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