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ò làng chéng fēng
成语解释:见“乘风破浪”
成语出处:《宋书·宗悫传》:“悫少时,炳问其志。悫答曰:‘愿乘长风破万里浪。’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事业迅速发展
繁体字形:破浪乗風
英文翻译:cut a feather
破:1.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:手破了。纸戳破了。袜子破了一个洞。2.使损坏;使分裂;劈开:破釜沉舟。势如破竹。破开西瓜。3.整的换成零的: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。4.突破;破除(规定、习惯、思想等):破格。破例。破记录。5.打败(敌人);打下(据点):攻破城池。大破敌军。6.花费:破钞。破费。破工夫。7.使真相露出;揭穿:说破。一语道破。案子已经破了。8.受过损伤的;破烂的:破衣服。房子很破了。9.讥讽东西或人不好(含厌恶意):谁看那破戏!
浪:1.波浪:风平浪静。乘风破浪。白浪滔天。2.像波浪起伏的东西:麦浪。声浪。3.没有约束;放纵:放浪。浪费。4.逛:到街上浪了一天。5.姓。
乘:[chéng]1.骑;坐(交通工具):乘马。乘车。2.趁;就着:乘便。乘隙。3.运算方法之一。最简单的是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的数的运算。4.佛教的教理和教派:大乘。小乘。[shèng]1.量词。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:千乘之国。2.春秋时晋国的史书。后泛指一般史书:史乘。野乘。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“破浪乘风”这个词听起来像不像武侠小说里的绝招?其实它脱胎于成语“乘风破浪”,原意是船只借着风势劈开波浪前进,现在常用来形容不畏艰险、勇往直前的状态。
举个现实中的例子:去年我朋友辞职创业时,在朋友圈写道:“明知市场竞争激烈,但这次我选择破浪乘风。”三个月后他的小程序用户量突破十万。这里的“破浪”既是突破行业红海的具象化表达,也暗含着对未知风险的清醒认知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迎难而上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这两个成语就像登山杖和救生衣——前者强调面对困难的态度,后者更侧重在动荡环境中把握机遇的能力。就像2020年那些转型线上的实体企业,他们不仅是硬扛压力,更是抓住了数字化转型的东风。
这种精神在历史长河中早有印证。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时,木质帆船要穿越印度洋的狂涛,靠的不仅是勇气,更是对季风规律的精准把握。现代人面对职场变动或行业革新时,需要的正是这种既敢闯敢拼又善用趋势的智慧。
我个人观察到,当代年轻人对“破浪乘风”有新的诠释。他们不再盲目追求“拼命三郎”式的奋斗,而是像冲浪者那样:先判断浪头的方向,再选择最佳起乘时机。这种既保持进取又重视策略的态度,或许正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生存智慧。
当新技术浪潮以月为单位更迭时,与其担心被拍在沙滩上,不如学会与浪共舞。毕竟真正的破浪者,从不是与大海对抗,而是读懂潮汐的韵律后,借力奔向更远的航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