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ò luò hù
成语解释:无赖或指从原来的名门望族败落下来的人家及其子弟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且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,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,姓高,排行第二,自小不成家业,只好刺枪使棒,最是踢得好脚气球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繁体字形:破落户
英文翻译:Broken settlement
破:1.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:手破了。纸戳破了。袜子破了一个洞。2.使损坏;使分裂;劈开:破釜沉舟。势如破竹。破开西瓜。3.整的换成零的: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。4.突破;破除(规定、习惯、思想等):破格。破例。破记录。5.打败(敌人);打下(据点):攻破城池。大破敌军。6.花费:破钞。破费。破工夫。7.使真相露出;揭穿:说破。一语道破。案子已经破了。8.受过损伤的;破烂的:破衣服。房子很破了。9.讥讽东西或人不好(含厌恶意):谁看那破戏!
落:[là]1.遗漏:这里落了两个字,应该添上。2.把东西放在一个地方,忘记拿走:我忙着出来,把书落在家里了。3.因为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:大家都努力干,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。[lào]1.名词,曲艺名。北方对“莲花落”的俗称。又泛指各种曲艺杂耍。2.捞,赚:把东西开个花账儿,落他二三两银子。3.脱落,退去:落色。4.错失:落枕。5.倒,倒下:落炕。[luō]形容态度大方,见〖大大落落〗。[luò]1.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:落泪。花瓣落了。2.下降:落潮。太阳落山了。飞机从天空中落下来。3.使下降:落幕。把帘子落下来。4.衰败;飘零:衰落。破落。没落。零落。沦落。5.遗留在后面:落选。落后。落伍。名落孙山。6.停留;留下:落脚。落户。不落痕迹。7.停留的地方:下落。着落。8.聚居的地方:村落。聚落。9.归属:政权落在人民手里了。这副重担落到我们肩上。10.姓。
户:1.门:门户。夜不闭户。2.人家;住户:户籍。专业户。3.门第:门当户对。4.户头:存户。账户。开户。5.用于家庭:全村有好几百户人家。6.姓。
提起“破落户”,很多人会联想到《红楼梦》里的贾府,从钟鸣鼎食到树倒猢狲散。但这个词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其实更广泛——比如某个曾经风光的企业突然裁员倒闭,或者邻居家儿子挥霍完家产天天借米下锅,这些都能用“破落户”来形容。
破落户和普通贫困家庭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“破落”二字强调的是一种落差感。就像小区门口卖早点的王大爷,年轻时开着三层楼的酒楼,现在推着三轮车卖豆浆油条。别人说他“祖上阔过”,他总摆摆手:“破落户不提当年勇咯!”这种从高处跌落的经历,正是这个成语的核心。
记得前年回老家,看见中学同学大刘蹲在村口抽烟。他父亲做建材生意发家时,他家是镇上最早买奔驰的。如今厂房抵了债,他自己在县城送外卖。有次聚餐他自嘲:“我现在就是标准的破落户二代,手机通讯录里还存着二十几个老板电话,可拨过去全是空号。”这话听着心酸,却道出了破落户的典型特征——曾经拥有的资源和人脉,在现实面前成了镜花水月。
为什么现代社会仍有“破落户”现象?观察发现,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家道中落,现在更多是观念落伍导致的困境。认识个开服装厂的老板,十年前靠给商场供货赚得盆满钵满。电商兴起后他坚持不做线上,结果仓库积压的货品最后论斤卖。他总念叨:“我这不叫失败,是时运不济。”其实破落户的悲剧,往往藏在拒绝改变的心态里。
个人认为,看待破落户不该带着优越感。就像台风过境后的大树,断枝残叶里藏着年轮的故事。去年在旧书摊淘到本《扬州画舫录》,扉页上盖着“张氏藏书”的印章。摊主说这是当地望族后裔变卖的,我反而觉得这些带着历史痕迹的旧物,比商场里的精装书更有温度。破落户的存在,何尝不是给时代变迁留下的注脚?
最近注意到个有趣现象:有些自称“破落户”的年轻人,其实是在主动降级消费。朋友阿杰辞去高管职位后,在胡同里开了间手冲咖啡馆。他说这叫“战略性破落”,舍弃了所谓的体面,换来了更多自由时间。这种新型破落户,倒给老成语注入了新鲜含义——有时候主动走下神坛,反而能找到更踏实的生活姿态。
黄昏时分经过王大爷的早点摊,蒸笼里腾起的热气模糊了街道。他哼着小调收拾桌椅的身影,和身后玻璃幕墙里的写字楼形成奇妙对照。或许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存在,提醒着我们:起落本是人生常态,能在破落处开出花来,才是真正的本事。